0653 以勢壓人(第2/2頁)
章節報錯
於是他也就不在原件的事情上多糾纏,而是對蕭文明說道:「這《百官行記》可不是件易得的物件,六麻子做出來費了大功夫,被你蕭文明拿到,也同樣不容易。怎麼樣?不知你有何打算。」
這句話算是問到了點子上了。
蕭文明回答道:「當著老相國的面,我也耍不出什麼花頭,那就有話明說了。老相國,《百官行記》,這樣東西非同小可,那是無數官員的命根 子,有些人拿在手裡自然有其不可告人的秘密,可卻被我費盡心機地奪到了手裡,卻只為了一個十分簡單的目的,還望老相國成全。」
「所為何事?你儘管說來。」這時衛玉章對蕭文明說話,已經有種討價還價的意思了。
而蕭文明也直言不諱:「老相國,據我所知,這一回文武百官聚眾彈劾戴鸞翔大元帥,其實並不是出於什麼公益,而只是因為他們在戎羌之亂中蒙受了損失,又受了劉壽這個宦官之後和女幹邪小人的蠱惑和煽動,這才無事生非,非要去彈劾戴元帥的。戴元帥這邊我不敢說替他主持公道,只是元帥的確冤枉,我就想憑藉這一套《百官行記》,讓那些無良的官員就此收手,收回對戴元帥的誣告,為朝廷保住這一員名將,那也是功德無量了!」
「用《百官行記》救戴鸞翔?你這不過是錯上加錯,戴鸞翔本人也未必會高興吧?」衛玉章本人是懂得戴鸞翔的為人的。
戴鸞翔雖然是戰場上的一員驍將,但往往表現得十分儒雅,儒雅到了近乎迂腐的程度,特別是對於封建禮教,甚至過於執著和看重,任何事都要講究個名正言順。
他雖然身陷囹圄,但是氣節還沒有丟。
就算戴鸞翔真的認為別人用陰謀詭計去害他,可他卻仍舊要光明正大地對付,蕭文明用不光彩的手段來救他出獄,他還真的未必會去用。
可是蕭文明卻沒有這樣的負擔,他也管不了那麼許多:「老相國,這話就是當著戴元帥的面,我也會這麼講。「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你管這些柴火是劈來的,還是砍來的,又或者是偷來的呢?先用這些柴煮了飯,餵飽了肚子再說,別的一切那都是空的。活著比什麼不重要?」
聽了蕭文明這話,衛玉章的眉頭緊鎖:「按照你的意思,為了救戴鸞翔一命,就要把朝廷上下鬧個雞飛狗跳不可嗎?」
一直聽到這句話,蕭文明這才搞明白衛玉章的意圖。
在這位老相國的心目中,戴鸞翔的性命固然重要——留下這個朝廷的幹臣,也是十分有價值的——但依舊遠遠比不上維持住朝廷原有秩序的重要性。
朝廷的秩序,就是道統、就是原則、就是絕對不容侵犯的存在。
為了朝廷的秩序,讓你蒙冤又怎樣?那你也是冤得應該、冤得實在。甚至可以說是「冤得其所」……
在這個前提下,那麼把戴鸞翔一案同《百官行記》聯絡起來,便是衛玉章所絕對無法容忍的——因為那樣,就會在已然動盪不安的朝廷裡,掀起滔天巨浪,就會動瑤一整個朝廷的統治基礎。
衛玉章的這個想法,蕭文明並不是完全不能理解,甚至在他心目中,一位宰相也的確是應該有藏汙納詬、調和陰陽的度量和能力。
可蕭文明偏偏就不願意同流合汙——這都是封建王朝
的糟粕,就應該被埋藏進歷史的垃圾堆裡,怎麼還能再往垃圾堆裡頭再繼續增添垃圾?
「老相國,這話我就不贊同了。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有時候錯的,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讓無辜之人蒙受不白之冤,這又是何道理?這條道理我就不認!」
「蕭文明,你現在也已是朝廷勳貴了,怎麼就不能把事情看長遠一些呢?」衛玉章教訓道,「對的也好、錯的也罷,不過維持朝廷正統而已。正統都不在了,還要分什麼對錯呢?」
如果說剛才的話,衛玉章還在同蕭文明講道理的話,那接下來的就幾乎沒有什麼道理可言了,純粹就是以勢壓人。
衛玉章說道:「你口口聲聲說的好聽,說是為了戴鸞翔名冤***,可你真的把《百官行記》抖落出去,就能如你所願讓那些官員改口嗎?我看就未必!「
這話把蕭文明嚇得打了個冷戰。
衛玉章的話其實一丁點兒都不虛,要給戴鸞翔***,現在最大的難點,其實就在於那麼多官員眾口一詞,人人都說戴鸞翔是最有應得,而蕭文明就是要透過將《百官行記》公之於天下,讓官員之間的矛盾公開化,也消除他們那所謂的大義民憤,在那塊鐵板上深深鑿出一個洞來,這樣官員們的攻守同盟也就不破而破了。
可要是得罪了衛玉章,那麼作為朝廷的領袖,搞不好一個賭氣,就會動用起自己的巨大權威,再次將官員們結合起來,再一次向戴鸞翔發動輿論攻勢,那麼這回戴鸞翔就可以說是永無出頭之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