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73 言重了,言重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走進臨海屯,除了見到繁華的場面之外,剛剛新建起來的一圈城牆,也是引人注目。
這一圈城牆,原本是姐姐蕭文秀堅持著非要修築起來的,原本蕭文明還認為修建城牆是一個比較消極的軍事行動,既不能主動出擊,還要耗費大量的資源,得不償失。
當初,要不是看在蕭文秀的面子上,他是絕對不會主張去建造的。
然而現在看來,修建城牆或許真的有其必要——如今大概馬上就要面臨亂世了,除了積極進取之外,首先做的就是自保,在財政有餘力的情況下,有這樣一套完整的防禦體系,肯定就要比沒有的強。
有了城牆,就算不能實際發揮作用,那也可以告訴別人:我這邊工事完備、準備充分,想吃掉我,小心崩壞了你的牙!
因此蕭文明對蕭文秀說道:“看來還是姐姐有先見之明啊!有這樣一道城牆,屯子裡的老少爺們們也多了些安全感,這些錢不能算白花。看來當初是我錯了,姐姐才是對的。”
蕭文秀回答道:“其實啊,我就盼著這道城牆就是個擺設,用不到才是最好的,也就沒人敢來打我們的屯子了。”
“唉!”蕭文明嘆息道,“我何嘗不是這樣想的呢?與其被動防守,不如主動出擊。只可惜主動出擊,也要下定決心啊!姐姐,這一回進去中原,咱們就折損了二十七個兄弟,每一個看著我都心疼!”
蕭文秀素來和善仁慈,臨海屯和附近的百姓都稱她“活菩薩”,有時候過於軟弱還有點婦人之仁的意思。
可她在這種事情上卻看得很透:“打仗嘛,哪有不死人的?不過弟弟帶著咱們蕭家軍打出了名聲,如今我們臨海屯的人,還有插著咱們屯旗子的商隊,走南闖北,沒一個敢來惹咱們的!還不全靠著弟弟這些年打出來的?這些弟兄雖然死了,但他們也沒白死啊!”
這幾句話說得蕭文明鼻子一酸,眼淚就幾乎要落下來了:“是啊,他們沒有白死,但也不能虧待了他們。姐姐,馬上就要過年了,這些陣亡的兄弟,還有之前幾戰裡陣亡的兄弟,他們的家屬一定要好好撫卹、多給賞銀——咱們手頭再緊,也不能缺了他們的啊!”
“這我自然心中有數,不用弟弟提醒。”蕭文秀說道。
其實過年之前,蕭文明這邊還有好幾件緊要事要做。
首先就是將陣亡的兄弟安葬在臨海屯祠堂旁邊的墳地裡,同曾經與他們並肩作戰過的其他兄弟合葬在一起,享受祠堂內世代香火的供奉,縱使不能在史書上青史留名,至少也要讓臨海屯的子子孫孫、世世代代永遠銘記他們的功勞。
戴鸞翔則因為身份不同,不能安葬在那一片專屬的墳地裡,不過蕭文明也沒有虧待這位曾經的海內第一名帥,專門在祠堂後面闢了一塊乾淨的地皮,將他單獨安葬在那裡。
等機會合適,便可將其遷葬回故鄉,不過這全憑戴松的意見,蕭文明做不了主。
戴松也不愧有孝子之名,就在附近的墳地旁邊請蕭文明派出工人和材料,搭出幾座茅草房,說要在這兒替父親守孝三年。戴家的三百多清兵,同樣視戴鸞翔為恩公,也要同小戴將軍一道在此守靈。
蕭文明是個講人情世故的,乾脆多開闢了些土地出來,乾脆修建起一座軍營,專給戴家的親兵居住。
不過蕭文明是想將這隻人數不多,但十分精銳的隊伍收為己用的,那就不單單是給他們建造軍營的問題了,還需要收容他們的家屬、撫養他們的後代,一切照蕭家軍的子弟兵那樣對待。
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死心塌地地替自己賣命。
這既是御人之術,也是待人以誠的必要手段。
只是戴家親兵多是來自北方,現在又是過年的時候,交通有所不變,接他們的家屬南下之事,還需要慢慢去做。這雖然不急於一時,但是收容安置的準備工作還是要有一些的——這些都算是民政上的事務了,自然有蕭文秀和董婉青替蕭文明去安排。
有了戴家親兵的加入,蕭文明手下蕭家軍的人馬,一下子就擴充到了八百多人,又有了戴松這位年輕將領做自己的副手,戰鬥力可以說是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不過八百這個數字,蕭文明不喜歡,零零碎碎的一點都不大氣,乾脆就在補充陣亡兄弟的基礎上,再按照之前的標準,精中選精、優中選優,挑選出兩百壯士充實進蕭家軍的隊伍。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這樣,蕭家軍的兵力人數就擴充到了一千人,湊成了一個整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