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72 這是喜事(第2/2頁)
章節報錯
然而夜幕下的臨海港,卻依舊十分熱鬧,除了海港的貿易仍舊在進行之外,更是因為蕭文明的姐姐蕭文秀和他的妻子董婉青,率領了臨海屯的老少爺們都跑到海港來迎接蕭文明的歸來。
經過這幾年的經營和活動,蕭文明在這個大齊朝以及大齊朝以外的戎羌、倭國也認識了不少人,但是除去那個在倭國的私生子之外,唯獨蕭文秀和董婉青是他至親的親人。
一想到自己在洛陽內外,在關中平原經歷了那麼多的事,終於回到了親人的身邊,蕭文明感慨萬千,握緊了蕭文秀的手,卻想不出什麼語言,能夠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
其實蕭文秀、董婉青這些日子同蕭文明的聯絡一直沒有斷,就是再忙,只要逮著一點空,蕭文明就會寫上隻言片語,找到認識的往來南北的客商,帶回臨海屯這邊。
因害怕姐姐和妻子過於擔心,蕭文明寫這些字條的時候總是避重就輕,甚至是報喜不報憂,然而這一去所經歷的事實在是太多太大了,蕭文明寫得再輕鬆,這兩位留守女子也知道這一回蕭文明面對的敵人是何等的強大。
她們可不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沒見過世面的大小姐,而是在蕭文明不在的時候丹擔負整個經營臨海屯重任的女強人,要是這一點都看不出來,怎麼能當蕭文明的至親和堅強的後盾?
因此看到蕭文明安然回家,蕭文秀和董婉青也是異常感動。
尤其是蕭文秀這個女人心腸更軟一些,兩行眼淚當時不爭氣地流了下來。
倒是曾經是白炎教聖女的董婉青,經歷的事情更多,個性更加沉穩,心腸也更硬一些,在一旁安慰道:「相公回來了,這是喜事,姐姐為何要哭呢?」
聽了這話,蕭文秀這才擦乾了的眼淚:「對,對!回來了就好,回來了就好!先一步回來的弟兄我都已經安置好了,陣亡弟兄的骨灰,先擺在臨海屯祠堂的偏房裡,等得了空咱們趕緊讓他們入土為安。還有戴元帥的靈骨,不知道如何安置,就也先供奉在祠堂裡頭,他是享譽天下的名將,當得起咱家的香火。過幾天你和溫先生選一處風水寶地,讓戴元帥青山為伴,也算是個歸宿了。」
蕭文秀這幾句話說的動了真情,讓一旁的戴松鼻子一酸,倒頭就給蕭文秀跪下了,「噹噹」磕了兩個響頭:「父親能有這樣的歸宿,即便不能歸葬故里,他老人家九泉之下有知也該感到欣慰了!」
「這位便是小戴將軍嗎?」蕭文秀將戴松扶了起來。
蕭文明在一旁介紹道:「姐姐真是好眼力!他便是戴元帥的公子,現在奉著戴元帥的遺囑,暫時到臨海屯來暫住,姐姐可以把他看作自家人。」
這時戴松也應承道:「家父生前同蕭爵爺兄弟相稱,既是蕭爵爺的親姐姐,那我就稱呼一聲「姑姑」吧。侄兒同蕭爵爺還有臨海屯的兄弟們並肩作戰一起流過血,也都已是兄弟了,姑姑便是我的親人!」
「好!你這個侄兒我認下了!」蕭文秀說道,「這裡風大,咱們還是先回屯子裡去吧!」
「對、對、對。」蕭文明也附和道,「回屯子裡去,我還有事兒要同姐姐說呢!」
現在已經是臘月十八,馬上就要過年了,然而臨海屯和臨海港的生意依舊做得火熱,往來的客
商都想趁著最後的這點時間再做一兩筆生意、再賺一些錢,反而形成了一個交易的高峰。
而因為臨海屯已經被髮展成了一座大集鎮,過來採購年貨的附近居民也不少,甚至還有來自外地的富裕人家。
他們專門過來一趟,採購瓷器、綢緞、茶葉、宣紙等當時的奢侈品,隊伍可謂是接頭連尾、摩肩接踵。
因此雖然還沒進臨海屯,可從港口到屯子這一路,往來的客商可謂是絡繹不絕、無比繁華,甚至比蕭文明離開之時,還要更加熱鬧幾分。
可見,除卻蕭文明之外,蕭文秀和董婉青也是十分出色的經商人才,有她們在臨海屯和臨海港替自己看著,那就可以保證有無數的財富源源不斷地流入自己的口袋,蕭文明自己也就有了出兵放馬、南征北戰的底氣。
除了這兩個人經營有方之外,臨海屯如此繁華,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這一年以來,北方戰亂頻發,戎羌入侵的關中平原,又是中原最繁華富庶的所在,不少富商和地主在躲進京城洛陽避難之外,還選擇了到江南來避兵禍,也直接地帶動起了江南的經濟。
其實中國歷史上每一次江南的經濟大開發,都有與中原的戰亂有著直接的聯絡,看來這次也沒有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