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1 最終解決(第2/2頁)
章節報錯
整個大齊朝,雖然因為歷史週期率已經到了土地兼併嚴重、搖搖欲墜的時候了,不過由於皇帝還在勉勵支撐,又有衛玉章的輔助,因此整個國家還能維持得下去。
也正因為當今皇帝是一個親自理政的皇帝,因此對於官員的名字十分熟悉,對官場上的各種傳聞也有所瞭解,所以看到這幾個關鍵詞,皇帝當場就斷定《百官行記》裡所記載的內容的確是真的——就算不完全是真的,那也可以反映官場十分真實的另一面,具有極高的價值。
因此就這幾張殘頁,皇帝竟然異常重視,也不嫌髒,親自動手從馮海峰的手裡接了過來,叫過身邊的小太監,叫他取來專門裝聖旨的匣子,將這幾張破爛不堪的紙,小心翼翼的放了進去。
皇帝仍是意猶未盡,又讓馮海峰在其他五口箱子裡尋找還能辨認自己的殘頁,只可惜那幾口箱子被焚燒的程度要嚴重的多,五口箱子裡總共也才挑出了不到一百頁紙,同樣是沒頭沒尾的隻言片語,也同樣被皇帝視若珍寶,收在匣子裡小心儲存。
見馮海峰這樣辛辛苦苦才取得了這幾張紙,皇帝滿臉的惋惜:「蕭文明,你辦事也太著急衝動了,一把火燒了固然一了百了,可那麼多官員的罪證也都隨之灰飛煙滅了,這麼好一個盪滌官場的機會,不就這樣錯失了嗎?」
這原本就是蕭文明的計劃,就是要當著皇帝的面將《百官行記》一把火燒光,既表現得自己清清白白,絕對不會拿《百官行記》出去興風作浪,又可以在朝廷官員——尤其是那些犯了事,被六麻子抓住把柄的官員——面前狠狠地掙一波人情,可謂是一箭雙鵰、一石二鳥、一舉兩得……
然而蕭文明以此瞄準的還不只是兩隻鳥,而是三隻鳥。
這隻鳥,就是康親王趙希,他不是就在昨天就在洛陽城下,從蕭文明手裡搶了兩大箱子的《百官行記》嗎?這一口氣蕭文明還沒嚥下去呢,現在正是反攻倒算,給自己出一口氣的好機會!
於是蕭文明趕緊給康親王好好上了一次眼藥:「皇上已經知道了吧,我這裡又不是全的《百官行記》,還有兩大箱子在康親王那裡呢!」
為了這八箱子的書,康親王和蕭文明幾乎大打出手,就連御林軍都出動了,按理說皇帝不會不知道。
然而皇帝現在就是不知道,願意也很簡單——那就是老相國衛玉章把訊息封鎖住了!
衛玉章本人權勢滔天,尋常的證物乃至於一般官員的升遷,他都可以做主,根本就無需向皇帝請示,為了平息事端,衛玉章還可以把朝廷裡數得著的官員全都叫來了,只要順道和他們通一通氣,瞞過皇帝其實並不難。
並且,衛玉章也有這樣做的動機。
他的宗旨始終是至終就只有一個,那就是維護朝局的穩定,皇帝是想借《百官行記》,好好整頓一下官場的風氣,這一點衛玉章其實並不反對,但是一下子興起大獄,讓千萬顆人頭落地,這就不是這位老成持重的老相國可以接受的了。
因此驟然聽說康親王也拿到了部分《百官行記》的時候,皇帝表現的異常震驚:「什麼?趙希手裡也有?」
蕭文明裝出驚訝的樣子:「有的,難道這事兒皇上不知道嗎?那倒是康王爺的不是了……這麼大的事兒,總該向皇上稟告一句的……」
這下事情就變得愈發的非同小可了。
康親王趙希,皇帝是既要利用,也要打壓的——
畢竟趙希的身份擺在這裡。
但是皇帝現在卻並不願意對康親王來一個「最終解決」。
原因無它,那就是康親王本人其實還遠沒有成氣候,首先就沒有得到朝廷裡那麼多官員的支援,他畢竟是舊黨的吉祥物和政治象徵,如今朝野上下那是新黨的天下——朝廷裡的那些官員都精著呢,不可能費勁巴力的去扶持一個政治對手,並且還要冒上大不韙的罪名。
但是一旦康親王掌握了《百官行記》那就不一樣了,就會有不少官員聽命於他,就算那時康親王照舊成不了大事,但是所為天無二日,對於皇權的威脅原本就是不容接受的。
於是皇帝下達了一個今天他所下達的所有旨意中最為急切的一個:「趙希現在人在哪裡?讓他快把《百官行記》給朕送過來!」
這條聖旨下達的時代太過急切了,不但直接對康親王直呼其名,甚至連傳旨的太監皇帝都沒來得及指定,在場的有皇宮的侍衛、有洛陽京兆尹、還有皇城司,皇帝的命令他們都可以去執行,然而逼迫親王交出東西就近似於抄家,這樣的髒活累活,倒也沒人上杆子去辦。
因此幾方面的人馬和帶隊的官員,無不面面相覷,就等著哪個不開眼的混蛋,稀裡糊塗領了這差事,然後就讓他倒黴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