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遺臭萬年(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可不是現代而是古代封建社會,所謂的法律就是徹頭徹尾的階級統治的工具,所謂的講證據、擺事實,也不過是口頭上說說而已。
真的在辦理謀反作亂這種朝廷需要嚴防死守的大案的時候,根本就不會跟你玩什麼無罪推定、刑名法定的原則,說你有罪就是有罪,殺了你也不冤枉!
這條奸計耍得不可謂不毒辣了,看樣子就是衝著戴鸞翔性命而去的。
這樣的場面忽然讓蕭文明想起了明末的袁崇煥……
這位“袁大都督”也是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打了一仗,這仗也沒有打好,第二天便被皇帝拿下了……
關於袁崇煥的死因,歷史上有各種各樣的講法。
其中有一條就是他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最後受到了多疑的崇禎皇帝的猜忌,皇帝一怒之下,便將他下獄問罪了。
雖然這個說法爭議極大,也屬於沒有任何證據的所謂“孤證不立”,但是失去皇帝的信任,卻是袁崇煥遇到悲劇最重要的原因。
並且他的下場也太可憐了,不但被送到菜市口上凌遲處死,並且連京城的普通百姓也恨他恨得深惡痛絕,甚至有百姓買他割下來的肉回去吃的……
如果真實歷史當中的袁崇煥真的是被冤枉的,他真的想救萬民於水火的話,那麼這樣的結局可謂是徹頭徹尾的悲劇了。
蕭文明可不願意戴鸞翔遭受這樣的悲劇,他挺身而出:“老相國,我願意以身家性命替戴元帥擔保,他絕不是賣國的奸賊。”
“替戴鸞翔擔保,你也配嗎?他是統軍的元帥,所犯的又是理通外國的大罪,不要說你一個小小的蕭文明瞭,就連老夫也不敢擔保!”
“回衛老相國,我雖然位卑言輕,但好歹也是個伯爵,願意以伯爵的身份來替戴元帥擔保,這也不行嗎?”
“替他擔保?蕭文明,老夫也勸你好自為之,這份書信你是親眼見過了,也看了不止一遍,應當知道此事的厲害。若是強行擔保,那是求死之道!”
這份書信蕭文明的確是看清楚了,也仍然如衛玉章所言,所寫之事異常嚴重,乃是達多和戴鸞翔約定要共同奪取京城洛陽,然後平分天下。
按照書信裡的說法,戴鸞翔覺得就憑他們現在的力量,想要攻取洛陽並不容易,便想出了劫掠京城周邊、關中平原的法子,慢慢消耗京城之內的防禦力量、消磨守城官兵的軍心士氣,並且約定事成之後,便可以慢慢商討攻城事宜——無論是裡應外合,還是共同作戰,全都可以商量。
而事實上,洛陽城下之戰,整個的程序都與這份書信中所約定的大致相同。
以皇帝的視角來看,也幸虧他自己及時將戴鸞翔撤職查辦,並且將軍權交給了康親王,否則這一仗打成怎麼樣還很難說呢!
搞不好皇帝現在都成了戎羌的階下之囚……
這就很可怕了,幾乎就是瞄準著皇帝心靈最軟的地方在精準的捅刺。
對於戴鸞翔是異常不利的。
然而最奇怪的是,製造這份書信的人是如何能夠這樣精確的把握皇帝心裡的。
要知道,皇帝的心情如何、身體如何,他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一言一行,幾乎就是整個帝國的最大的機密,如果真的有人能夠如此精確的把握皇帝的情緒的話,那可真是太可怕了。
因此蕭文明,帶著明確的試探的意味問道:“老相國這份書信言之鑿鑿,可就是不知從何拿來的?若是來歷不明,恐怕真實性也要大打折扣。”
就憑衛玉章幾十年縱橫官場的經驗和他洞悉人性的眼光,蕭文明心裡在想什麼,根本就瞞不過他那一雙老辣的眼睛:“不怕告訴你,是康親王打掃戰場的時候從一具死屍上摸來的。”
有點意思。
這種說法相當於死無對證。
那所謂的人證,十有八九就是那個摸到死屍計程車兵而已。
這種大頭兵最好對付讓他咬死了這份書信就是從死屍上摸到的,根本就沒有任何難度,只要隨便給個幾兩銀子,或者在老家安排幾壟地,他都能替康親王做這件並不危險的事。
又或者這傢伙本是懵懵懂懂的,遭人算計,意外翻到了一分事先被藏在屍體上的家書信,他又不得不舉發,也就成了控告戴鸞翔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