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不明這是聽到了訊息,趕緊過來替蕭文明打圓場來了。

所謂的“打圓場”,其實就是吸引火力,替蕭文明轉移掉一些來自於衛玉章的壓力,也算是苦活累活了。

果不其然。

見溫不明遠遠跑來,衛玉章劈頭蓋臉便教訓了一句:“溫伯明,我不是叫你要好好約束你這位蕭兄的嗎?今日怎麼就鬧出這樣的不體面來,平白叫人看了笑話。”

溫伯明趕忙說道:“是學生的錯,君臣有道、父子有親、兄弟有義、朋友有信,學生同蕭兄雖然不是兄弟,但也情同手足,沒有及時規勸,的確是學生的不對。這說起來也不是什麼大事,就是蕭兄手下的幾個兄弟為了一點戰利品,同康親王府的護衛產生了一些爭執。說起來蕭家軍的這幾位,學生還教過他們讀書認字,也算是他們的半個老師,沒有仔細約束他們,學生罪該萬死,還請老師責罰。”

蕭文明不無感激地了溫伯明一眼,康親王趙希也用相似的眼神向溫補銘臉上望去。

好一個溫伯明啊!這招借力打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功夫真是引入了化境。

《百官行記》的確可以說是戰利品,但是溫伯明卻有意將其模糊化,大約只會讓衛玉章認為不過是為了幾箱子金銀財寶在這邊紛爭而已,也就成了雞毛蒜皮的小事,因此溫伯明既沒有說謊,又替大家都解了圍,著實是有大才乾的。

對於溫伯明的這個解釋,衛玉章也表示接受。

而他接受的形式,便又是幾句痛罵:“真是胡鬧,為了這麼一點蠅頭小利就大打出手,你們一位是王爺、一位是侯爵,傷的不是你們的臉面,而是整個朝廷的臉面!”

其實事後想想,衛玉章其實也知道溫伯明是在避重就輕,然而他現在選擇相信溫伯明的話,無非就是出於和溫伯明一樣的目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就了吧……

老師衛玉章的這番苦心,溫伯明當然是要深刻領會的,趕緊說道:“事情鬧得這麼大,不知應當如何收場,還請老師示下。”

“還能怎麼收場?”衛玉章的臉色依舊很不好看,“兩邊的各自退散,至於蕭文明和趙希,等等一塊兒來見我。倘若還有聒噪,就莫怪我不留情,親自寫下奏章,請皇上定奪!”

又是自己、又是皇帝,衛玉章認為他擺出的譜已經夠大了,蕭文明和康親王就算有天大的膽子,這時候也該消停點了,因此他又隨口教訓了幾句,一轉身便要離開。

他帶來的那些官員,盡是些衝場面、戰佇列的,從始至終沒有人敢說一句話,哪怕就是兵部尚書這樣的主官,也都沉默不語,跟在衛玉章的身後便要離開此地。

然而這時,康親王臉皮比較厚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他見蕭文明一時放鬆了警惕,忽然下令:“還愣著幹什麼?還不把《百官行記》給我搶過來!”

聽到命令的呂勳都愣了:“王爺你說什麼?衛老相國可就在這兒呢!”

“多嘴!你照辦就是,一切由我負責。”

有了康親王這話,呂勳自然也沒什麼好客氣的,立即帶領手下的兄弟,就要去搶那幾箱《百官行記》。

康親王這樣的舉動就屬於是不講武德了,並且臉皮的厚度也超出了蕭文明的想象,原本八箱子《百官行記》,愣是有兩箱子被康親王府的護衛搶到了手裡。

蕭文明豈能善罷甘休?

就是蕭文明肯放他們一馬,他手下的這些蕭家軍的子弟兵們也不肯鬆手——辛苦了一夜搞來的東西,怎能輕易就給了別人?

於是押送著這幾口箱子的弟兄,便又奮起反抗,想要把這兩口箱子重新奪回來!

一時之間,原本已經歸於平靜的場,騷動了起來。

衛玉章還沒走遠呢!

他聽到了背後的動靜,又不得不折回來,再次將蕭文明和康親王叫到身前怒斥道:“你們兩個怎麼回事?當著我的面還敢這樣不體面?難道真的是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了嗎?”

蕭文明見衛玉章聲色俱厲,覺得正是一個告狀的好機會,便搶先告狀道:“老相國,是康親王搶我的東西,這也太不像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