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不怕先斬後奏?(第1/2頁)
章節報錯
果不其然,最先同戎羌接觸的中路齊軍,只同戎羌交手了一個回合,便已被打了個丟盔棄甲。
倒不是這一路人馬作戰不英勇,實在是無論從戰鬥力還是從總兵力,他們都被牢牢地按在了劣勢地位之上,打不過是沒有辦法的事……
然而這中路的大軍,畢竟是戴鸞翔確定下來的,戰鬥力最強的一路,尤其是其中的青嶺兵,作戰意志更是十分頑強,雖然只打了一個照面,便幾乎已經敗局已定了,可他們卻依舊不肯退卻,哪怕原先的指揮體系已經被打亂了,可仍舊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同戎羌開展短兵相接的血戰!
這樣的血戰雖然令人敬佩,但是在總體已經難以取勝的大背景下,是顯得那樣的蒼白和無力,然而這畢竟遲滯了戎羌的行動速度,正在這時左路大軍也已殺到。
此刻指揮戎羌作戰的正是達多本人。
他領軍作戰的水平,當然不能與憑藉一己之力,就僅用不到十年時間就統一了戎羌草原的達利可汗相比。
但是比起其他人,達多卻依舊是一個十分出色,至少合格的將領。
他見一隻生力軍殺了過來,便主動放棄了同中路齊軍的糾纏,命令集結起戎羌的主力,調轉方向再次向新趕來的齊軍發起第二次反衝鋒。
在第一次的作戰當中,戎羌僅用極小的損失便阻止了大齊軍隊的行動,並且將其打敗。因此在應付齊軍左路攻勢的時候,達多所使用的是幾乎沒有損失的戎羌主力,隨即憑藉著人數上的優勢,再次將齊軍的攻勢擊敗。
緊接著,齊軍的右路軍殺到了。
兩隻友軍剛剛敗在戎羌的手裡,而戎羌這邊的損失極為輕微,那右路的這隻齊軍的結果可想而知——又只用了一個回合,右路的攻勢便被輕而易舉地阻止了。
這一連兩次改變方向、連續發動三次反衝鋒,充分體現了戎羌作戰靈活的特點,達多不愧是達利可汗死後,戎羌草原王者最大的競爭者!
這時,三路騎軍全都失敗,戴鸞翔苦心計劃的殲滅戎羌主力的作戰徹底破產。
現在不要說殲滅敵軍的有生力量了,現在的齊軍就僅僅是想避免失敗或者是減少失敗後的損失,都已變得異常困難了。
這左中右三隻軍隊被戎羌分別擊破,短短不過一頓飯的功夫,就產生了極大的損失,幾乎到達了總兵力的五分之一以上。
可他們無可奈何,只能選擇抱團取暖,三路軍隊冒著巨大的風險,彷彿三塊引力巨大的磁鐵,不由自主地聚攏到了一塊兒。
戴鸞翔冒險分兵三路,儘可能消滅多的戎羌有生力量的打算,如今反而成了拖累,還是大家都集合在一起,互相依偎著抱團作戰,或許還能有等待轉機的本錢。
於是這三路敗軍零敲碎打地集合在了一起,聚成了一大坨。
可是他們兵力最多,但士氣已經涼到了冰點,又缺乏有效的組織,純粹靠著僅存的一點勇氣勉強支撐住而已——他們的失敗幾乎已經是註定了的,唯一的懸念,現在看起來,只剩下可以在戎羌的屠刀之下倖存多少兄弟了。
蕭文明在一座小土坡上觀看著眼前暫時的發展,急得他止不住地兩腳亂跳,趕緊跑到康親王的面前,問道:“王爺眼下局勢不妙,咱們第一波的進攻已經輸了,不知王爺接下來有什麼打算?”
康親王還真不含糊,他指著面前的戰況,回答道:“怕什麼?慌什麼?前頭咱們的兄弟還在抵抗呢!如今正是一個,大好的時機,只要咱們這邊在投入人馬,那就能對戎羌來一個裡應外合,這樣擊敗他們就不難了。”
“王爺說的倒是不錯,可是咱們現在手上哪還有可以投入戰場的兵力呢?”
康親王不緊不慢地回答:“當然有。你蕭文明麾下的蕭家軍,還有戴松將軍手下戴家的親兵,都是精銳,難道這些不是力量嗎?讓他們攻打如戎羌的腹部,那也就事半功倍了。”
康親王口中的這兩支軍隊遲遲沒有動作,其實也是按照戴鸞翔一開始就準備好的計劃而部署的。
按照戴鸞翔的計劃,這兩支機動力量是在大部隊取得勝利之後,準備追擊和圍堵妄圖逃跑的戎羌的。
可如今戰況不對,這兩支軍隊的任務從一開始所預定的追亡逐北,現在卻搖身一變變成了扭轉戰局。
這兩個任務的屬性完全相反,真的投入進去,就一定能夠發揮作用嗎?
萬一真的起不到作用也就罷了,關鍵是整支蕭家軍,就會徹底陷入戎羌的包圍圈,到時能僥倖逃回來一半的蕭家軍,那都簡直是全靠列祖列宗的保佑了……
事關自己的利益,蕭文明再次表示了反對,並且他這次的反對,比之之前的任何一次都要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