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鴻儒,蕭文明忍他也是許久了,他倒黴了對蕭文明而言是一件好事。

只是董鴻儒的妹妹董婉青,一直藏身在蕭文明的臨海屯之內,並且她也曾在白炎教務內當過“聖女”,按理說也是最該受到懲處的人之一,搞不好都有可能把蕭文明拖下水……

為了保住自己的安全以及董婉青的安全,蕭文明趕忙趁此機會,親自在皇帝面前給自己打一針預防針——

“皇上,恕臣愚鈍,董鴻儒事發之前,微臣也未能看破他的身份,更不會想到他居然會勾結戎羌。因此微臣在經營屯田所的時候,也同他市舶司董家頗有些來往,或有推波助瀾之效,這並非出於我的本意,還請皇上明察。”

“行了,我知道了。”

徹底處置市舶司董家,在此時皇帝的眼裡並不是一件太大的事,眼下最關鍵的還是要解決戎羌入境犯邊的問題。

不過蕭文明提出解決董家,倒是在另一個領域,幫皇帝解決了一道難題。

“聽說董家經營市舶司好幾代人了,富可敵國稱不上,但富甲一方是沒跑的。其深受國恩,全不知報效。如今犯了重罪,定要將其家產,全部抄沒,用來補充國庫、支援軍費。這件差事嘛,等戎羌走了,就交給康親王去辦吧!”

好傢伙,原來皇帝使的是一招卸磨殺驢啊!

先把董家養肥了,等到要用的時候,一刀殺了就可以吃肥肉了。

蕭文明轉念一想——是不是他自己,也是皇帝正在飼養的一頭肥豬?之所以現在還沒殺他,不過是自己還不夠胖,想吃肉的還懶的動刀罷了……

不過今日的議題還談不到蕭文明的身上,最重要的還是解決眼下戎羌入侵的關鍵問題。

毅親王死後,有能力或者,說是有希望可以同戎羌一戰的,就只剩下戴鸞翔一人而已了。

皇帝現在也就只能詢問匍匐在地的戴鸞翔了:“愛卿,戎羌犯邊應當如何處置?你可有辦法?愛卿平身,還是站起來說話吧!”

經過蕭文明和衛玉章的先後解釋,又在董鴻儒一家身上出了氣,皇帝也確實是不想再怪罪戴鸞祥了。

戴鸞翔慢悠悠地從地上爬起來的時候,皇帝還不忘又撫慰了一句:“潼關陷落,也並非全是愛卿的責任,朕也不予追究。只是江山社稷、億兆百姓的安危,全都繫於愛卿一人,愛卿可有良策退敵?”

可以說蕭文明對當今皇帝的評論,不過是有些小聰明而已。

對於戴鸞祥應該承擔的責任,皇帝把話說了個半死不活,一聽就是為將來可能的秋後算賬留了個把柄。

還不如現在就現在就把全部的責任說清楚,小辮子始終被人抓著,從頭到尾都難受。

戴鸞翔可不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一介武夫,皇帝話裡的扣子他不可能聽不出來,然而現在卻不是和皇帝咬文嚼字的時候。

任何時候都不是。

皇帝現在問他退敵的良策,而這位善於用兵的統帥,的確是有良策在胸。

因此戴鸞翔說道:“皇上,微臣一點淺見,不敢幹擾聖聽,皇上可以斟酌著辦。”

“你儘管說嘛!”

“皇上,戎羌此次入侵洛陽,看似氣勢浩大,其實準備得十分倉促;雖然來勢洶洶,卻並非戎羌的全部主力,而只有其中的一半,另一半被擋在大散關之外。進入了潼關的這半數主力,一時半刻也進不了洛陽,並且達利可汗死後,戎羌群龍無首,統屬關係尚不統一,作戰組織更是混亂。以微臣看,如今非但不是敗局,反而正是一個可以重創戎羌的大好時機!打得好,甚至可以來一個甕中捉鱉,將戎羌半數精銳一舉聚而殲之,消滅在洛陽之下!“

戴鸞祥的話讓蕭文明眼前一亮。

這位大元帥不愧“海內第一名將”之稱,現在的蕭文明,也就在練兵、裝備、戰術等細枝末節上有些想法,能夠在戰鬥、戰役之中一對一、一對多戰勝戎羌,就夠他開心好一會兒了。

可戴鸞翔的眼界就要開闊多了,一下子就升高到了戰略高度,並且反其道而行之,將異族入侵大齊國關核心心地帶的危急,轉化為集中自身資源,將其重創乃至殲滅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