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5 用得著你說?(第1/2頁)
章節報錯
只見屋子裡除了一張書案、幾把椅子之外,便是鋪滿了四面牆壁的書架,書架所用的材料並不名貴,都是用最普通的毛竹做成的,並且十有八九就是從相府的花園裡砍過來的。
然而就是如此樸素的竹製書架上,卻塞滿了各式各樣的書籍,把幾面牆塞得滿滿當當,彷彿任何一根細針都無法插進去似的。
其中還有不少,是世間罕見的古籍善本,甚至是隻有一件的孤本——論起價值,或許比同等重量的黃金更加寶貴。
說起來,文壇領袖、士林魁首,不就應該是這樣的嗎?
只在這種小事上體現自己的能力和地位,那才叫裝逼於無形……
並且看樣子,衛玉章本人也十分看重這些書籍,書房裡的燈燭都照上了防火用的琉璃罩,遮擋住了光線,也能防止有迸出來的火星點燃整個書房,那就追悔莫及了。
儲存紙質書籍,從來都是世界難題。
中國古代的朝廷,有專門的藏書機構,但也無法避免書籍失火滅失,因此就想出了個十分簡單而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將所有能找到的書集合成一起,然後花極大的本錢,一個字、一個字地手抄下來,抄寫出五六份、七八份的複製品,分開存放在不一樣的地方。
並且這所謂“不一樣的地方”,可不單單只是分幾個房間存放而已,而是要天南海北地儲存。
比如這一份放在京城洛陽裡,另一份就要放在陪都西安那邊,還有一份要放在南京金陵城。
就這樣分開各處地儲存,就算遇到戰火的荼毒,至少也能儲存下一套,就相當於延續了中華文明的血脈。
真實歷史上,明朝的《永樂大典》,清朝的《四庫全書》,就是這樣儲存下來的。
至於民間的藏書,沒有這樣官方背書的條件,付之一炬、毀於一旦的數不勝數。
原因也是千奇百怪。
有的是藏書樓失火,有的是家中落魄後輩子弟變賣,有的是遭了文字獄的官司,有的被入侵的敵寇洗劫一空,還有的甚至只是被不識貨的人當成廢紙賣了……
總之儲存書籍並不容易,中國從古至今,除了那些能夠人人背誦的常見書目之外,儲存下來的恐怕是十不存一、百不存一。
然而就是這樣,中國流傳下來的古書,已經是各個古老文明中獨樹一幟的多了。
蕭文明望著這些藏書一時入定,這時耳邊卻傳來了衛玉章的聲音:“蕭文明,你夤夜攔我的轎子,其實就是為了戴鸞翔的事情吧?”
衛玉章的問話,一下子把蕭文明拉回了現實。
“老相國問得不錯,就是為了戴元帥的事兒來的。老相國,同戎羌作戰,可不能急於一時。這一點我清楚,戴元帥比我更清楚,皇上怎麼能夠操之過切呢?也不知皇上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衛玉章面色沉靜,語氣也寡淡如水:“聖心好比天意,又豈是我們做臣子的能夠隨意揣測的?當今皇上英明睿智,必然有他的道理。”
什麼聖心好比天意?說的好像把皇帝看得無比重要一樣。
但是別人這麼說,蕭文明或許相信,衛玉章這麼講,蕭文明是一個字都信不過的。
衛玉章是什麼人?‘
他又是當朝相國又是皇帝的老師,簡直是權傾朝野,有時候還會給皇帝臉色看,說話也頗為嚴厲,哪有一星半點把皇帝看作“老天爺的兒子”的意思?
面對衛玉章這種強勢而又聰明的人,在他面前耍花腔,只會自取其辱,還不如索性把話說得明白一些。
因此蕭文明異常坦率地說道:“卑職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君不密則失國、臣不密則失身。老將國是朝廷的柱石,這裡又是相府,必然十分機密。在這裡說的話,一個字都傳不到外頭去。相國要是想害我,有的是辦法,也不在乎我說錯了一字半句。今天有些話我想說的透徹一些,也請老相國坦誠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