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文明執行堅壁清野行動,講究的就是一個越快越好、越機密越好,按理說是不會走漏訊息的,突然發現了這樣的情況,蕭文明就不能不多留個心眼。

畢竟現在這樣對付的並不只是傻乎乎的戎羌而已,還有奸邪狡詐的白炎教的炎尊董鴻儒,還有懷揣著皇帝夢的鐵槍李全,難保這兩個傢伙不會出什麼么蛾子……

可那麼多百姓,蕭文明又不忍心讓他們在這裡自生自滅,於是他便讓張俊快馬加鞭,去縣城裡請來縣太爺,讓他幫忙甄別百姓的身份。

劉家莊附近的縣城是一座堅固的城池,縣太爺戰戰兢兢守在城池裡,原本是一步也不想離開。

然而蕭文明信義伯的爵位身份在這裡,又動用了大元帥戴鸞翔的關防,縣太爺一個七品芝麻官,就是再不想來他也得來啊!

不過此人做事還算盡忠職守,幫著蕭文明將劉莊的村民逐一辨認了一番,又讓手下的幾個衙役出頭說話,總算是確認了在這裡的村民的確是本村的村民,並沒有什麼生人,應當也不會有奸細。

只是劉莊村的幾個富戶還在那裡磨磨蹭蹭地收拾行李,讓人心煩。

原本蕭文明就有想同這些富戶撕破臉皮的打算,現在縣太爺都來了,反而可以充當一個調和劑和潤滑油,便請他出面做做工作,讓這些的地主富戶趕緊走人,不要再守著這些個瓶瓶罐罐了,連命都不要了!

然而就在方才還十分尊重蕭文明的縣太爺,卻婉言拒絕了蕭文明的要求,並且言語很和善、態度卻異常的堅決,好說歹說死活不肯出這個面,並且反而還勸蕭文明:“劉莊裡的幾個大戶可不好對付,和他們說話,能說便說,不能說就由他們去好了……”

這話蕭文明就聽不懂了,蕭文明現在可是皇帝面前的紅人。

就連朝廷裡數的上號的幾個大臣,現在也得給蕭文明留幾分薄面。

並眼下蕭文明執行的又是關乎朝廷安危的軍事任務,犯得著去體諒鄉野幾個土財主的想法嗎?

對於縣太爺的話,蕭文明不以為然,並且也覺得他再留在此處沒有多大的意義,便讓他返回縣城,做好接收村民的準備。

縣太爺如蒙大赦,聽到了蕭文明的吩咐,幾乎是逃跑一般地離開了劉莊。

然而這時麻煩來了。

為了讓蕭文明多逗留些時日,一位富戶的管家出面,提出可以給蕭文明一些錢,做為給蕭文明兄弟們的犒賞,換取他們收拾財物的時間。

“多少錢?”蕭文明不懷好意的問道——也不過是瞎問一句罷了,根本沒打算答應。

那人出價倒也挺闊綽的:“一百兩銀子,一天。”

也就是說,蕭文明的人馬每在劉莊耽擱一天,村裡的富戶,就給他一百兩銀子的賞錢。

實話實說,這個賞格不算低了,劉莊村的村民加起來也就二三百戶的樣子,按照這個賞格,每戶人家每天都能得個五錢銀子,三天下來,那少說也得有一兩紋銀。

按照大齊朝的消費水準,在江南膏腴之地一戶中等人家一個月的花銷,也就是一到二兩銀子的樣子,而關中這個劉莊的村民顯然沒有江南的中等富裕人家的消費水平,大約屬於貧下中農階層,一兩銀子,還不得讓他們一家老小開銷個小半年的?

這位大戶開出的賞銀算是比較有誠意的了,這也是有一說一。

只可惜這回他們又搞錯了物件,一百兩銀子在蕭文明這裡算個屁啊!

還不光是蕭文明,就連蕭文明手下這些蕭家軍的兄弟,也不會把一百兩銀子放在眼裡。

蕭文明練兵和用兵素來都是懲罰分明,練的時候嚴厲,賞的時候也闊綽。

除了每人每月都有十兩銀子的軍餉,算是固定收入之外,每次出兵放馬,都有額外的犒賞,要是斬獲了人頭或是活捉了敵軍的,還會有額外的賞錢。

並且根據敵軍的不同,賞銀的分量也會有相應的上浮。

就比如說出去剿匪,能獲得的賞錢,肯定就不如消滅倭寇、消滅戎羌來的多。

因此蕭家軍的子弟兵們,雖然年紀不大,身份也是大多人刻板印象中苦哈哈的大頭兵,可實際上一個個都是實打實的小富翁。

恰巧這幫人也都是二十歲出頭的樣子,正在成家立業娶媳婦的時候,一瞬間就成了江南道蘇州府地方的一大堆香餑餑,保媒拉縴想替這群小富翁介紹媳婦的媒婆,一時之間都成了臨海屯裡一道獨有的風景……

因為蘇州地面早就傳遍了,只要嫁到了臨海屯,雖然保不了你大富大貴,但也是吃喝一輩子不用愁了。

就這麼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