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腳落地的戎羌騎兵,緊接著迎接他們的,便又是蕭家軍手上所持有的鋼鐵利刃,同樣免不了身首異處,化作幾縷亡魂。

如此之般,一百來人的戎羌的隊伍,僅僅在一次突擊之中就已損失了四五十人。

這時蕭文明也已看清了這夥戎羌人的戰鬥力。

從裝備上講,戎羌人所用的都是兩尺來長的馬刀,並且帶有一定的弧度,便於在馬上劈砍,設計算是比較科學合理的,並且同倭國的倭刀頗有相似之處。但是其精良程度卻又遠遠不及倭刀,更比不上從倭刀脫胎而來的蕭家軍所用的長刀。

防護裝備方面,為了在馬上快速行動,戎羌騎兵幾乎不會穿著重甲,而大多披上了一些質地柔軟的獸皮,惜命些的,會在胸部、腹部覆蓋一些金屬或者瓷片。

那些特別不講究的貨色,為了故意展示自己的勇猛,還會光著膀子作戰,就跟野人差不多。

至於盾牌,他們卻似乎是用作一種攻擊性的裝備,懸掛在戰馬的胸前用來衝動敵人,而不會手持作戰,保護自己的身體。

可見,戎羌騎兵在作戰時壓根就不會考慮攻守兼備的效果,只求速戰速決,這樣的戰術思路在騎兵突擊時還是比較科學的,可要是步戰之時,那就有些顧前不顧後了。

根據蕭文明的評判,論起步行作戰時的戰鬥力,戎羌明顯比不過倭國武士,那就更加比不過已經可以把倭國人按在地上碾壓的蕭家軍了。

所以說在今後的戰鬥過程當中,只要將戎羌人拖入地面近距離搏殺,那蕭文明幾乎可以說是已經奠定勝局了!

然而戎羌之所以可以橫行草原,並且不斷威脅中原,肯定不會因為一個致命缺陷,就可以將其徹底戰勝的。

否則以當今“海內第一名將”戴鸞翔的經驗和智慧,沒有理由不抓住這麼一個致命的缺點,一陣猛攻,就將其徹底殲滅。

戎羌人作戰最大的優點,就是具有極強的靈活性,見勢不對,就會立刻改換作戰方式,行動極其靈活。

因此他們見到自己在步戰上絕對贏不過眼前這隻奇怪的中原軍隊的時候,便趕緊變換了作戰方式,紛紛翻身上馬,準備馬上作戰。

蕭文明怕的就是這一點。

雖然破解騎兵作戰之法是蕭文明來到大齊朝的一堂必修課,但是現在還不是挑戰這道難題的時候。

眼看戎羌人正在發揮自己極其嫻熟的騎術優勢,已有不少人已經跨上了戰馬,蕭文明立即命令手下蕭家軍的子弟兵們,趕緊上前不用再拘泥於鴛鴦陣,立即把這些騎兵從馬上拖下來,絕對不能任由他們肆無忌憚地發揮自身的優勢。

蕭家軍的兄弟們第一次同戎羌對決,就從一開始牢牢佔據了優勢,正是士氣高昂的時候,再加上有林丹楓和宋星遙這兩位武術教頭同他們並肩作戰,更是信心十足。

一聽到蕭文明的命令,便立即撲了上去,想把在馬鞍上還沒站穩的戎羌騎兵拖下馬來,拖到屬於蕭家軍的地面上來!

然而蕭家軍的兄弟們,還是對同騎兵作戰的經驗不足。

他們不知道戎羌騎兵胯下的馬匹,不但是運輸的工具也是可靠的戰友,這些戰馬也是經過無數場廝殺的,一看有人要讓他們的主人從他們的背上拽下來,便趕緊順起四蹄,向著前後亂蹬、亂踩,把好幾個將將靠近馬匹的蕭家軍的兄弟踢飛了出去,踹倒在了地上。

要是尋常的人經過馬匹的這麼幾腳飛踹,非得昏死過去不可。

然而蕭家軍的子弟兵們,吃得膘肥體壯、練得人高馬大,再加上身上披著重甲,被戰馬這麼奮力一踢,的確還是有夠受的,但是也不至於受什麼致命傷。

重的也不過是肋骨裂傷而已,疼是得疼個十天半個月的,但是咬咬牙,還是不會影響活動,能夠繼續作戰。

儘管對手驍勇,但是蕭家軍戰意高昂。

被踢翻了一個兄弟,立即有兩三個兄弟重新補了上去。

並且後來的兄弟吸取了經驗,從側面接近馬匹,將那些個戎羌騎士又從馬上拖了下來,但是即便蕭家軍反應迅速,可戎羌騎兵畢竟弓馬嫻熟,絕大多數騎兵,都已跳上了馬背,匆忙列隊,同蕭家軍拉開了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