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文明見狀,眉頭一緊,心中暗道:“難道現在就要見識一下戎羌騎兵馬上作戰的功夫嗎?那就來吧!遲早是要打的,打人少的,總比打人多的強!”

是啊,無論現在戎羌擅長的是騎馬砍殺的技術,還是馬上騎射的技術,現在這隻小股戎羌騎兵所剩下的兵力,也不過五六十人而已,面對十倍於己的蕭家軍,他們的戰術就是翻出花來,也造成不了多大的效果了……

反而正好可以讓蕭文明在勝券在握的情況下,提前觀摩一下戎羌的騎兵戰術,也好為將來的作戰做準備。

然而蕭文明還是想的太美了,戎羌可不是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而是知進知退的可怕敵人。

面對註定的失敗,戎羌體現了同倭寇全然不同的態度。

倭寇作戰,即便是輸了也絕不投降——要麼死戰到底拼一個同歸於盡,要麼乾脆橫刀自盡,換取一個暴力美學……

可戎羌騎兵卻極懂取捨,一看自己絕對沒法取勝,那就絲毫不會戀戰,仗著自己人輕馬快的優勢,趕緊撤離戰場,保持實力,為下一場作戰的轉敗為勝做好準備。

只見這些已經上馬的戎羌騎士,催動胯下駿馬,繞著蕭家軍“潑喇喇”轉了一個大圈,拉開一段四五百步遠的距離,忽然急速衝來,施展出極其嫻熟的馬術功底,將地上幾個還沒有嚥氣的同伴,如同羔羊一般提了起來放在馬鞍上。

緊跟著,戎羌騎兵猛抽胯下駿馬的屁股,駿馬心領神會、奮起四蹄,以最快的速度重新往北逃竄而去。

勝則攻掠如火,敗則轉進如風——這也不愧是一支知進知退的隊伍。

對於這樣一隻戎羌騎兵,蕭文明是打心眼裡是佩服的——這種佩服並不表現在口頭上,而是表現在行動上——對於真心佩服的敵人,最大的尊敬就是要趕盡殺絕!

眼看他們越跑越遠,蕭文明趕緊叫林丹楓和宋星遙二人,想盡辦法多抓幾個人回來。

然而戎羌騎兵行動速度極快,意志也極其堅定,既然決定了要逃跑,便絕對不會猶豫。

縱然是林丹楓和宋星遙武功高強、、輕功絕頂,卻只能一人一個,就近逮了一個戎羌騎兵過來,只要讓他們再捉住一個兩個,便是萬萬不能了……

隨著敵人脫離了戰鬥,蕭文明同戎羌騎兵的第一次交鋒就此結束。

清點戰果,蕭家軍二三十個兄弟受了或輕或重的傷,但是一舉殲滅了五十三名戎羌騎兵,還活出了兩個,可謂全勝!

面對戎羌南下的第一場考試,蕭文明幾乎以滿分的成績完成了測試。

五百人蕭家軍全軍出動,幹掉了一隻一百人的隊伍,如果放在平時蕭文明根本就不會放在心上,甚至還會覺得自己這筆生意做得有點虧了。

畢竟動用了五百人的資源,只獲得了一百人的戰績,成本過大而收益過低……

但是這次就不同,蕭文明對付的是虎視眈眈的戎羌騎兵,並且還是野戰取勝,雖然這當中有種種的機緣巧合,但贏了畢竟是贏了——贏了可總比輸了好!

於是蕭文明下達命令,將被砍殺在地的戎羌人全都削去了頭顱,隨軍帶走,剩下的屍體堆成一堆付之一炬,又捆上了兩個捉住的俘虜,便率領大軍往潼關趕去。

潼關招納難民的大門剛剛關閉,蕭文明就要叩門而入,守關的王將軍內心裡是拒絕的,但是他聽說蕭文明這一次是得勝歸來,不僅擊潰了一支戎羌犯境的隊伍,並且還殺了四五十個人、捉了兩個俘虜!

這樣的戰果,在王將軍眼裡那可是一場大勝了,於是他趕忙跑下官樓,親自趕來迎接蕭文明,一開口便是賀喜的話:“爵爺這次大勝而回,正是大漲我軍計程車氣,可喜可賀啊!若是一道奏章奏報到聖上那裡去,必然又是加官進爵,末將先在這裡恭喜了!”

蕭文明卻笑道:“我才殺了多少人,捉了幾個人?怎麼就是一場大勝了?王將軍也太大驚小怪了!要是送到皇上那裡去,搞不好還會說我沒事找事呢!”

“不會的、不會的。當今皇上英明,自然懂得分辨功過是非,更何況聽說爵爺身邊還有溫伯明先生這位大才子,他是當今相國衛大人的門生,由他妙筆生花寫一道奏章出來,自然是萬無一失,錦上添花!”

聽了這話,蕭文明眉頭一緊:怎麼溫伯明會寫奏章的事兒,連這位大字不識幾個的王將軍都知道了?

要知道上一次蕭文明拜託溫伯明寫奏章,還是為了避重就輕掩飾自己同黑旗軍的關係,難不成這件事情王將軍也聽到了風聲?

要真是如此,恐怕蕭文明暗自勾連黑旗軍的訊息已經在朝廷裡傳得滿城風雨了!

因此蕭文明不再想在這件事上糾結下去,便隨口說道:“溫先生近來身體不好,我也不想麻煩他。王將軍要是真的想替我報功,你手下不也有幾個得力的幕僚嗎?自然可以讓他們替我寫一道奏章。這樣你在潼關之上搜羅情報、提供後援,這樣的功勞也就不用我費心替你吹噓……不,替你匯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