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5 戎羌南下(第2/2頁)
章節報錯
陸大石一派腦門:“小戴將軍就在正一觀裡,正等著爵爺呢!你到那裡去見他就行。”
蕭文明聽了這話心中一動,看樣子戴松還真是有極其緊迫的事情,等著自己要去處理呢,否則的話就憑他的身份,怎麼可能一直待在正一觀裡這個江湖人士雲集的地方呢?
那就事不宜遲,蕭文明跨上了駿馬,快馬加鞭,便向自己及熟悉的那座正一觀疾馳而去。
陸大石說話終於還是打了折扣。
其實戴松並沒有在正一觀裡等他,而是帶了幾個隨從在正一觀的冠門外等待蕭文明,他見蕭文明一行人飛馳而來,便急忙縱馬迎了上去:“爵爺,好不容易,總算把你等來了!”
蕭文明看戴松滿臉的焦急,便趕緊滾落馬鞍,問道:“小戴將軍是有什麼急事嗎?”
戴松同樣下了馬卻並不著急說事,而是將馬牽到一邊,見附近有一片空曠的田野,周遭環境一目瞭然,不可能藏有耳目,便請蕭文明就到那邊說話。
而他開口第一句話,就把蕭文明震得不輕:“爵爺,根據可靠情報,這一回戎羌真的南下了!”
自達利可汗死在大齊朝境內之後,戎羌南下幾乎已是板上釘釘的事了,可驟然聽到這樣的大訊息,蕭文明依舊十分震驚:“小戴將軍,你說的到底是真還是假?”
戴松十分確定地回答:“訊息是從我父親那邊聽來的,不可能有假。”
這倒也是。
戴鸞翔乃是大齊朝第一名將,當然知道準確的情報的重要性,並且他做事極其老練穩重,作戰經驗又極豐富,那些故意編造的假情報,根本就不可能騙得了他。
既然是戴鸞翔這邊提供的情報,那必然也就經過了真實性的證實,情報的準確性幾乎不容置疑。
不過話說回來,既然戴鸞翔鎮守在青嶺防線,並且始終保持著對於戎羌的注意力,絕對不可能有輕敵或者是疏忽的可能性,那麼面對戴鸞翔這樣一道鋼鐵一樣的房間,戎羌的行動又失去了突然性,那麼或許局勢也不會如想象中的那麼嚴峻。
於是蕭文明說道:“小戴將軍也不用過於憂慮,有戴元帥在青嶺鎮守,就算戎羌人多勢眾、人輕馬快,那也佔不了多大的便宜。”
然而戴松卻是面色凝重:“爵爺,這回父親那邊傳來的訊息,說是戎羌並沒有從青嶺直接殺來,而是繞過當中、分開兩翼,分別向潼關和大散關攻擊。”
潼關在東、大散關在西,分別是護衛京城洛陽的兩座雄關。
並且這兩座關隘之間不單有京城洛陽,還有洛陽周邊的廣袤土地——便是富饒廣袤的關中平原了。
而“關中平原”的這個“關”字,指的就是這兩座雄關。
這裡原本這裡應當是大齊軍事力量的重中之重,但是由於大齊朝財政緊張,難以維持那麼多的軍隊,經過不斷裁兵,兩座關隘守關的軍力並不很多,因此戎羌能夠避開戴鸞翔的正面阻擋,迂迴攻擊這兩座雄關,可見也是他們精心算計過的,具有相當的戰略眼光。
“這倒有點意思。”蕭文明說道,“不過不要緊,這兩座關隘豈是一時半會兒能夠攻破的?要我看,戎羌騎兵到這裡也不過是配了兩個硬釘子,完事就會悻悻而回了。”
蕭文明說的沒有錯。
這兩座雄關,自古之間的歷史上也確實有過被攻破的記錄,但每一次都是守關之人主動開啟關門,這才放敵軍進入的,真的憑力量從外面猛攻攻破,還從未有過這樣的先例。
因為這兩座雄關原本就是依據懸崖峭壁的天塹修建而成,關牆也是極其雄厚,甚至比金城洛陽的城牆更要厚出幾倍,並且經過了幾百年、上千年的反覆擴建維護,說一句“固若金湯”,毫不為過。
就是因為這兩座雄關難以攻破,因此之前戎羌南下的時候,都是寧可跋山涉水,從青嶺的崇山峻嶺中穿過,而不走一馬平川的兩座關隘。
聽了蕭文明的話,戴松回答道:“爵爺所言不錯。可父親說,戎羌攻破兩座雄關固然困難,可關下的百姓就要飽受荼毒了,並且朝廷無力驅趕,關外怕是要遭受鐵蹄的蹂躪啊!”
一聽這話,蕭文明才猛然間有醍醐灌頂之效。
戴鸞翔擔心的一點也沒有錯。
戎羌南下通常來講並沒有什麼戰略目的——又或者說他們的戰略目的十分明確,卻又極具彈性——那就是一個字“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