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代都經營對外貿易和外交事務的董家,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被蕭文明這麼一攪和,由董家接管倭國事務的可能性也被否決了。

而除了這兩家之外,皇帝一時半會兒還真想不到有什麼合適的人選。

無可奈何……也就只能維持現狀了。

“不過朕還有個要求,不知你蕭文明能不能答應朕?”

皇帝這話問得也算奇怪——皇帝一言九鼎,有什麼要求自然是開口就提的,哪有同別人商量的道理?

“皇上但說無妨,只要能做到,臣一定盡力而為。”

“你現在上交給朕的關稅銀子,是每年三萬輛,朕看還不夠。你生意做這麼大,光這點錢可打發不了朕。朕的意思,提高到十萬兩每年。對你來說不難吧?”

原來需要加錢啊,生意場上的事,那就好談多了。

不過蕭文明也不想往下劃價,只要做到皇帝短時間內不往上抬價,那他也就心滿意足了。

於是蕭文明再次展示出了他日益純熟的演技,面露難色道:“十萬兩銀子……皇上,這可不是個小數目。微臣……微臣也只能勉力做到。就怕年景不好,賺不到那麼多錢,又或者微臣的港口需要維修也有花錢的地方,那到時候每年的銀子少了幾千一萬兩的,還請皇上能夠寬容寬容。”

蕭文明說是這麼說,但他心裡已經盤算過了。

按照基本平定倭國內亂之後同其的貿易狀況,蕭文明一年賺個二十萬兩銀子,甚至突破三十萬輛,那都是有可能的。

十萬兩銀子的確不是個小數目,已經幾乎相當於朝廷一年財政收入的五十分之一了,相當於一箇中等省份一年向朝廷上交稅銀的二分之一左右。

但是對於上交這筆銀子,蕭文明自認為困難不是很大。

就眼下的形勢,讓蕭文明一下子就掏出來一萬兩銀子或許有些難度,但是事物是在不斷的發展變化的。

尤其是蕭文明現在已經打好了基礎,已基本整合了倭國的局勢,又開闢了捕魚島這個

(本章未完,請翻頁)

海外貿易場所,並且自辦的工廠也在董婉青的幫助下,不斷地發展壯大……

或許只要過一年半載,十萬兩銀子的孝敬,對於蕭文明而言就不是什麼大數目了。

對於這個數字,蕭文明這邊是胸有成竹,可他卻又不能表現出十分輕鬆的樣子,否則被眼前這個精明的有些過分的皇帝瞧出來了,搞不好又會抬高價格。

跟皇帝談價錢,可不是和其他任何商人做生意——一言九鼎、買定離口——皇帝可用不著講什麼信,剛剛說好的話,改了也就改了,你還不能說他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否則誹謗聖君又是條大罪過……

因此蕭文明只能面露難色,沉默著不接話,偷眼看著皇帝。

皇帝則似乎並沒有關注蕭文明的神情變化,而是低頭批閱著奏章——只要你不覺得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現在皇帝不拿蕭文明當回事兒,蕭文明可就難受了。

更何況他心裡還藏著事兒呢!

於是在沉默中踟躕了半晌,蕭文明終於鼓足勇氣問道:“黃上,微臣有件事情想要請教。”

“什麼事?你說吧。”皇帝頭也不抬。

“微臣想問皇上,打算什麼時候提審六麻子?微臣也好參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