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8 拙劣(第1/2頁)
章節報錯
達利可汗此次入宮,就是來弔唁毅親王類的——至少名義上他們是這麼說的——因此皇帝的旨意他們沒有反對,也沒有理由反對。
在留下了十名隨從,並且交出了隨身佩戴的武器之後,達利可汗和他的弟弟達多,便同蕭文明和康親王一道,跟在六麻子的身後進了皇宮。
進宮之後,總算才看見有了大辦喪事的味道。
幾座大殿門前原本朱漆紅色的柱子,全都被裹上了白布,紅彤彤的燈籠也已都換上了白色的。
宮裡太監、宮女、侍衛身上的服飾,要麼換成了全套的素服,要麼就把身上點綴的紅色摘了去,或者用別的顏色的布覆蓋住。
見到此情此景,又想到毅親王英雄半世、闢禍半世,死了死了,卻只有這方寸之地,還記得他的功勞,蕭文明未免悲從心來,眼眶禁不住溼潤了,抬頭望了望素淨的天空,這才勉強把眼淚收了進去。
但其實按照康親王的性格,他就希望在他死後,有關的和無關的人大張旗鼓地祭奠他嗎?
這倒也未必。
至少他的威名遠播,就連戎羌的達利可汗都遠道前來替他奔喪。
光這一點也就足夠了,更不需要那些有的、沒的,只有一面之緣、半面之緣的所謂官員裝腔作勢地替他哭一場了。
毅親王雖然就是個好喜慶、愛熱鬧的王爺,那麼多沒由來的人,在他墳前這麼一哭喪,搞不好老親王會被氣得活過來,把這幫聒噪的傢伙全都趕走……
六麻子帶著幾人在蜿蜒的皇宮小道中左拐右繞,終於停在了乾清宮的門前。
他親自進殿稟告一聲之後,便又折了回來,說是皇上就在宮殿裡,毅親王的靈堂也設在其中,並傳皇帝的旨意:請蕭文明和康親王先進殿去,兩位戎羌使者先在門外等候。
乾清宮原本是百官朝會的場所,可現在卻是空空蕩蕩的,環視四周,原本高高在上的龍椅被挪到了一邊,空出來的位置擺放著一張靈臺、一座牌位和幾隻素燭。
六麻子說的果然沒錯,皇帝就是把毅親王的靈堂擺到了這裡,並且只有皇帝才能下達這樣的旨意——否則哪個不開眼的,敢把龍椅隨便朝哪個方向移動分毫,那都是殺頭的大罪。
再抬眼望去,乾清宮內只有寥寥數人,除了至高無上的皇帝之外,就只剩下權傾朝野的老相國衛玉章。
除他兩人之外,也就只有兩個太監在旁侍應而已——他們低著頭不敢說一句話,彷彿正在儘可能地將自己隱藏在黑暗之中。
按照規矩,蕭文明正要給皇帝下跪行禮,卻聽皇帝說道:“你們舟車勞頓,大規矩就免了吧!但是老皇叔靈位在此,你們就給老皇叔磕個頭,送他一路好走。”
話音剛落,康親王猛然之間向上躥了一步,整個身體都趴到在毅親王的靈位之前,止不住地嚎啕大哭起來,一邊哭一邊口中還唸唸有詞。
他說話的聲音和嚎哭的聲音合在一起,實在是讓人聽不清在說些什麼,反正出現最多的還是“皇叔”“皇叔”的哭喊……
(本章未完,請翻頁)
康親王現在的表演就有些太過用力了,演技略顯浮誇,在場之人有一個算一個——就連蕭文明在內——都知道康親王和毅親王之間的感情沒那麼深。
蕭文明本人,都見過好幾次了,康親王 佔著自己是皇帝的親弟弟,毫無理由地反對毅親王的意見……
也就是毅親王他老人家年紀大了,看得開,不去和他一般計較,否則要是以蕭文明的脾氣,非得和康親王當場吵起來不可。
被康親王這麼一鬧,原本乾清宮裡悲傷肅穆的氣氛頓時被沖淡了不少。
蕭文明雖然對毅親王的感情也很深,但是實在沒法像康親王那樣表現得這樣“悲慘”,只能在心中暗暗垂淚,走上前去跪在康親王的側後方,老老實實給毅親王的牌位磕了三個頭。
蕭文明其實是最恨屈膝下跪的,不要說其他上級的官僚了,就是向皇帝磕頭,他都並不是很情願。
可就毅親王這個死了的老前輩,一個對自己多有關照的老前輩,蕭文明行此大禮卻是發自內心。
蕭文明行禮已畢,便站起身來,可早他一刻跪下去的康親王仍舊嚎哭不止,哭得嗓子都劈了……
乾清宮裡的人哪個不是老狐狸,康親王這樣的演技還是不夠看。
然而他的演技不怎麼樣,劇本確實合適的——侄子哭叔叔,並且還是親叔叔,再怎麼難過也不過分。
還是相國衛玉章老謀深算,在一旁不冷不熱地說了一句:“康王爺還請節哀,老親王斯人已逝、不得復生,王爺還是要保重身體的為好。哭得過了,也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