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5 過潼關(第1/2頁)
章節報錯
看樣子以這十名護衛為代表的戎羌騎兵,真不是眼下的大齊朝能夠戰而勝之的,這也是達利可汗敢於親自深入大齊王朝的都城,以替毅親王奔喪為藉口,藉以探聽大齊朝虛實的底氣。
其實相較於戎羌的武力而言,蕭文明更感到好奇和害怕的,是他們的情報收集能力。
毅親王薨逝這種秘而不宣的驚天猛料,也不知達利可汗是從何得知的,並且看樣子他知道訊息的速度極快,並且可靠性也極高,否則他也不可能做出這樣果斷和冒險的決定。
弄清楚這其中的詭異,是一件需要慢慢做的事情。
然而對於蕭文明而言,嚥下需要自己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始終就是趕緊透過潼關進入洛陽,給毅親王奔喪。
潼關的路並不遙遠。
蕭文明康親王和達利可汗一行人的行動速度極快,因此只在半路夜宿了一宿之後,便來到了潼關之前。
潼關是洛陽的東大門,關防一直十分嚴密,因此雖然也是商賈雲集之地,但是通關的速度並不快。
可是出現在蕭文明面前的場景,卻顯得潼關的防守,似乎過於嚴密了一些……
只見排隊等候過關的隊伍,長長地排了得有二三里長,要是按照正常的程式排隊接受核驗再透過潼關的話,恐怕毅親王他老人家都已經下葬了……
蕭文明等人身負重要的使命,當然不能在這裡耽擱時間,不過這小小的插隊的事務,遠也用不著蕭文明來出頭,不用蕭文明挑唆幾句,康親王就首先耐不住了性子。
他派手下幾個親信的王府護衛,縱馬向前,跑到了隊伍的最前頭,也不說是自己要快速通關,卻說是康親王下達了命令,要潼關守關的節度使親自來此迎接。
潼關節度使職責重大,在大齊朝整個官僚體系之中,算是一個官位不小的武官了,然而這點地位在康親王的面前確實算不上什麼。
王爺叫他過來,他也只能屁顛屁顛地趕過來了,甚至還在責怪自己
(本章未完,請翻頁)
的手下:“你們怎麼做事的?親王就在觀前,你們也沒有發現,本該是我主動前去迎接的,現在反而弄得王爺他下了王命來傳我,豈不誤事?”
潼關節度史姓張,年紀並不大,算是野驢嶺一戰之後,朝廷新進提拔起來的軍隊裡的少壯派——他年紀四十出頭,有的好往前奔了,還想著再官升幾級,當然不敢得罪康親王。
他抬眼向前一看,果然是康王爺來了,立即擺出了十二分的恭敬,也不管什麼“甲冑之士不拜”禮儀和規矩了,雖然披著戰袍,依舊十分客氣地給康慶王磕了個頭。
康親王對他說聲“請起”,張節度使趕忙從地上爬了起來,陪笑著說道:“王爺怎麼有空過來視察我潼關的防務?也不事先打個招呼,末將也好早早出來迎接。這不,兵部剛剛下了軍令,說是潼關要嚴加防守,也沒說個理由,末將也只能依令行事。王爺是手眼通天的人,可知道其中的緣由?”
其中的緣由,康親王當然知道了。
但是這事是朝廷的機密,他也無法私自透露。
正想著應當編一個怎樣的理由糊弄過去的時候,卻聽蕭文明搶先一步插話道:“是近來兵部得到情報,說戎羌有意圖犯境,故而叫你潼關提高警惕的。怎麼?這段時間你還沒有發現戎羌人馬的蹤跡嗎?”
這相當於質問了。
關鍵問題是張節度使的確沒有發現有戎羌的蹤跡,可聽眼前的這個年輕人說話,似乎兵部那邊是有確鑿的情報指向,那豈不就是相當於他潼關防守失職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