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蕭文明企圖發動夜襲,將屯子裡的中間主力全都抽走了,因此臨海屯的守備力量大打折扣,又因為是夜間行動,坐鎮指揮的蕭文秀根本不敢派人出城應戰。

因此這一回,楊安平率領的黑旗軍,總算是第一次摸到了臨海屯的邊緣,這已經是他這些天來最大的進展了!

不過同樣因為蕭文明發動突襲,屯子裡早有準備——雖然一開始的準備是打算接近蕭文明的進攻行動的——但是也最大程度地削減了讓安平行動的突然性。

在朦朧的暮色之中,黑旗軍和臨海屯展開了激烈的交戰——兩方人馬,撕扯扭打在一起,分不清彼此、分不清理我,就彷彿一對纏綿悱惻、互相擁抱的情侶。

其實有時候情人和敵人也一樣,都處於一種相愛相殺的關係之中。

蕭文明不能容忍這種關係繼續發展,於是他率領大軍毫不猶豫便殺入了戰局。

原本楊安平對付缺少了主力的臨海屯,應該說是十個手指捏田螺——十拿九穩了——要不是他是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辰發動進攻,給自己的進攻行動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礙的話,恐怕這時候他已經擊破臨海屯的防線,直接殺到屯子裡去了。

可是他卻對形勢產生了誤判,並沒有判斷出臨海屯殘餘的兵力,仍然具有相當的戰鬥力,仍然可以堅持不短的一段時間。

他更加沒有判斷,自己報以厚望的妹妹楊妙真所率領的隊伍,居然根本就沒有同蕭文明的蕭

家軍主力發生戰鬥,而是極有默契地互相撤退了事。

自己這個妹妹雖然武功高強,但是也極有主見,但是對於楊安平這個哥哥,楊妙真從來都是極為尊敬、言聽計從的。

楊安平怎麼也不會想到,一貫反對自己同臨海屯、同蕭家軍發生衝突的楊妙真,直到這個時候依舊在堅持自己的觀點,終於讓原本想要殺蕭文明一個措手不及的張安平,反而被蕭文明殺了一個措手不及……

這一回楊安平調動的人馬不算少了。

原本他麾下的人馬,再加上這幾日聚集起來的,也有兩千人以上,再加上楊妙真所部一千多人,並且這一回夜襲臨海屯,楊安平一下子把自己直屬的所有人馬全都調動了出去,而只給妹妹留下了本部一千人。

只給楊妙真這一點兵力,能不能對付名聲在外的蕭家軍?

這個問題,楊安平並不在乎,他就是要集中優勢兵力一舉攻破臨海屯,只要打下了這裡,那什麼事情都解決了。

戰略雖然是正確的,但對於楊妙真這個他的親妹妹而言,就未免有些絕情了。

甚至有可能的話,楊安平甚至連楊妙真親屬的隊伍都想調動在自己的手裡,只不過楊妙真在江湖上威望極高,有時候甚至比自己這個深居簡出的大頭領,更加能夠一呼百應。

楊安平的確擔心自己有可能指揮不動楊妙真手下的隊伍,這才作罷。

然而就算他算計得這樣精巧,終究是人算不如天算。

蕭文明還是在他的進攻沒有取得太大突破的時候,就已經出現在了他的背後。

這時,楊安平和他手下的人馬正竭盡全力地向前攻擊,根本就沒有注意身後,就算他們注意到了,又是不是能夠擋住蕭家軍拼盡全力的突襲呢?

恐怕也沒這個能力。

楊安平平時十分喜歡擺架子,他的身邊總是有不少奇裝異服、身材高大的武林高手貼身護衛,這樣的行事風格終於給他造成了大麻煩。

如此顯眼,瞅準了楊安平的所在,蕭文明揮動大軍,緊盯住這個目標,發起了極其堅定的衝刺。

如果雙方擺開了架勢,正面決戰的話,黑旗軍或許還能夠仗著人多勢眾,抵擋一陣,又或者拖入僵局也未可知、

但是蕭文明是從他們背後的空檔一舉突入,並且採取的是重點進攻,那黑旗軍就是拼了老命去,也沒法抵擋住如此犀利的猛攻。

只花了小一盞茶的功夫,黑旗軍圍攻臨海屯的兩千人的集團,就已被蕭文明從中心突破,將其分成了兩段,而蕭文明的陣型就好似一柄一劍,從其中直插過去,而劍尖所指,便是楊安平本人了。

蕭文明之所以採取這種戰法,除了想要速戰速決之外,還想讓戰況儘可能簡單化,不要打成一團稀泥,這樣對戰局才可能有儘可能好的把握,也才能夠實現自己對楊妙真的承諾——如果可能的話,還是不要傷到楊安平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