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家軍的人馬令行禁止,他下達的命令立即得到了不折不扣的執行。

弟兄們一邊啃著熱飯糰子,一邊將剛剛鋪開來的營帳收攏起來,眨眼之間就整理好了隊伍,並且已經將剛剛煮好的還在冒著熱氣的飯,分發給了周圍的百姓。

這裡雖然是洛陽城,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依舊十分困苦,平時的糧食以小米、高粱為主,能夠吃上白麵都算是過年了,更何況是白米飯了。

因此領了飯的百姓,交相稱讚和感謝蕭文明——這下蕭家軍的名氣,在洛陽城下也開始漸漸為人所知了。

洛陽城東西有四道雄關守護,南邊是中原腹地基本沒有危險,北邊則有黃河河套保護,也有相當大的戰略縱深。

因此在大齊朝立國之初,洛陽的軍事壓力並沒有那麼大,進可攻、退可守,乃是一塊據有戰略優勢的活地。

無錯

但是隨著王朝綿延日久,國力漸漸衰退,東、南兩方面尚且能夠保持穩定,可西邊和北邊就漸漸為遊牧民族所

蠶食。

西邊的戰略局勢還算穩定——畢竟兩道雄關高大堅固,就算是戎羌胡人的騎兵殺到了關前,只要把大門一關,無論是關隘還是城池,都是安全的。

但是北邊方向就不一樣了。

河套地區是一馬平川的黃土高原,大齊朝廷幾乎無險可守,幸好有一道青嶺山脈作為阻隔,胡人的軍馬難以行動,這才稍稍減緩了北方的軍事壓力。

但是隨著野驢嶺一戰的失敗,戎羌的勢力大增,這一道天然屏障也不那麼穩固了。

因此戴鸞翔整頓洛陽防務的重點就放在青嶺山脈,毅親王就是認準了這一點,所以才要令蕭文明的人進山去,尋找這位天下聞名的戴元帥。

毅親王身份貴重,既當過皇子、又當過皇叔,可他並不是那些只知道吃喝玩樂的紈絝子弟,而是曾經領軍打仗的龍子鳳孫。

因此北邊青嶺的通路他十分熟悉,自己就是一位絕好的嚮導。

在他的帶領下,蕭家軍行動迅速,從東邊的玄武門出發,繞過半座洛陽城,由城牆北邊的青龍門繼續向北,不久之後便已繞到了一座丘陵腳下——舉目望去,則是宛若屏障一般的層層高山。

毅親王伸手向前一指:“前些日子,鸞翔就是說要從此處進山,訓練軍隊,順便整頓防務,咱們便也經此入山好了。”

循著毅親王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見一處山口出現在眼前,山口之中一條小路貫穿,小路不寬,僅能夠三四個人並排走過。

因這條小路在兩座高山的環抱之中,光線不亮,因此顯得異常的陰沉,更是透出陣陣肅殺的殺氣。

這份肅殺,是蕭文明之前從未感受到過的。

蕭文明之前率領著自己的手下蕭家軍,對付過地痞流氓、打過倭寇海盜、消滅過白炎教、還同黑旗軍交過手,從來就沒有心生怯意過。

因為他自己心裡很有信心,這些對手雖然兇狠狡詐、武功高強、裝備精良,但是自己的蕭家軍,對付他們不可能落下風,即便是以少對多也一點都不會發憷。

然而一山之隔,或許就會遇到如狼似虎、來去如風的戎羌騎兵!

眾所周知,在冷兵器史上,最難對付的就是遊牧騎兵,尤其是在缺乏戰馬的前提下,想要做到“以步制騎”談何容易?

就算取得了戰馬、訓練了起兵,想要用遊牧騎兵融入到血液裡的戰法戰術來反過來戰勝他們、消滅他們,同樣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自從穿越到了這個大齊朝,蕭文明就知道自己同北方遊牧民族必有一場大戰,蕭文明一直就在為這一天的到來做著不懈的準備。

只不過他絞盡腦汁、挖空心思都想不出任何可以對抗戎羌起兵的辦法,想來想去也只有開發火器這一條辦法。

然而火器的研發卻又遇到了瓶頸,進行得很不順利。

直到現在,都沒有任何一件像樣的可供使用的兵器被生產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