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4 信義郎(第2/2頁)
章節報錯
“對了!對了!”毅親王立即接話,“皇上這幾句話真是說到老臣心裡了,要是盯著聖上的賞賜,就是為了能夠升官發財,那這樣的官不給他也罷!也太小看聖上的器重了!”
就這麼你一言我一語,把皇帝捧得更加高興了。
毅親王抽準著這麼個機會,又建議道:“皇上,不如這樣——蕭文明這小子既然不想當大官,那不如封他個爵位,讓這小子帶回去光宗耀祖,說起來就是皇上的賞賜,讓別人知道了,也能體會皇上的恩德!”
“皇叔這主意不錯!”皇帝立刻答應道。
的確,加封爵位,這是一個榮譽性的賞賜,朝廷不需要分享權力,每年多給幾百兩銀子的俸祿也很有限,而對於受封者而言,卻是一個極其難得的榮譽,是很能夠收買人心的。
因此對於這種封賞,皇帝肯定是很樂於給的——價效比擺在這裡呢!
大齊朝的爵位體系,在親王、郡王之下,還被封為公、侯、伯、子、男幾級,而最低的男爵以
下,還有一個“郎官”——雖然不是正式的爵位,但也很難得,在官場上也可以“爵爺”相稱,是正式邁入爵位體系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蕭文明不到三十歲的年紀就要封爵了,這已經是足夠的格外開恩了,皇帝也不想再破例,便給他訂了個郎官的爵位。
“由郎官起步,恰如其分,”衛玉章贊同道,“就是給一個怎樣的封號,還請皇上斟酌一下,”
“師傅有什麼意見呢?”
這時衛玉章卻客氣起來了:“皇上天縱英才,加封爵位、確定封號這樣的緊要事,自然由皇上乾綱獨斷。”
這話就是為了讓在故意說反話了。
說起來,給臣子加封爵位,關係到朝廷的臉面,是十分重要的,但實際上這種加封並不涉及到權力的重新分配,又不是什麼重要的事情。
所以說在這種事情上,多給皇帝一點面子,而在那些看似雞毛蒜皮,實則牽涉到具體權力的事情上,則不用皇帝多管閒事,這就顯示出衛玉章極其老辣的政治手段了。
皇帝畢竟還是年輕人,被他這位“師傅”拿捏得死死的,聽了這話還十分高興。
他若有所思地向蕭文明看了一眼,猛地走回到龍書案前,提筆在紙上端端正正地寫了三個字“信義郎”!
寫完這幾個字,皇帝十分滿意地點點頭,將墨跡略略吹乾了,便展示在了眾人的面前。
“信”是信用的“信”;“義”是義氣的“義”。
別說,皇帝想出來的封號,還正好戳到了蕭文明的痛點上。
他是一個做生意的,最講究信用;並且還結交了不少江湖人士,也十分講究義氣。
給他一個“信義郎”的稱號,那是再合適不過的!
其實,蕭文明剛才就怕皇帝給自己安上個“忠”啊、“孝”啊之類什麼稱號,倒不是說忠孝之類的情操不對,就是這種封建的忠孝觀念,實在是不合蕭文明的口味……
其實這時皇帝也不用殫精竭慮、挖空腦子地想。
別說是信、義、忠、孝這等好詞眼了,哪怕皇帝就是給蕭文明寫一個“中 山狼”“武大郎”之類的稱號,都會引來別人的一致好評,甚至還會有人說“中 山狼”怎樣怎樣的好,“武大郎”怎樣怎樣的棒……
只聽衛玉章說道:“皇上果然是天子,才華來自天賦,信義二字立意雋永:守命共時、出言可復曰信;施而不私、執禮御賓曰義。蕭文明,皇上此二字的批語,今後你還需小心領會,不可辜負了皇上的一番苦心!”
毅親王也替蕭文明高興,拍著他的肩膀:“很好很好,你小子來洛陽一趟,如今回去也要被稱為‘爵爺’了,收穫不小啊!”
蕭文明趕忙謙遜幾句:“皇上,其實這些年,微臣剿滅倭寇、通商海外、平定叛亂,現在又同戎羌談判互市,其實都未盡全功,做的都是半吊子的活。然而聖上對我卻是大加褒獎,微臣實在是愧不敢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