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2 在其位 謀其政(第2/2頁)
章節報錯
就好像明朝的張居正、漢朝的霍光,他們的權勢比起衛玉章來一點都不差,並且也都是有功於社稷的人才和重臣,然而死後也依舊避免不了受到清算……
要知道,康親王的肚量可不寬廣,衛玉章這幾句話說起來也是為他好,可這位小王爺卻未必能領情啊!
就好比當年張居正,在朝堂上喊了萬曆皇帝一聲,就讓小肚雞腸的萬曆皇帝記恨了一輩子……
不過這也都是後話了。
不管怎樣,康親王這個閒雜人等總是退下了,那就可以好好談一談互市的事情了。
戶部在安頓戎羌使團的時候,特地收拾出了一間空屋子,擺上了桌椅、書案和文房四寶,專門就是用來給兩國談判所使用的。
幾人進了屋子,由毅親王和衛相國分列左右、坐在上手,蕭文明則坐在下手。
因禮部安排的那幾個書辦,毅親王和衛相國全都看不上眼,因此又讓溫伯明進屋來
,充任書記,記錄此次談判。
只是這時候,衛玉章還不知道溫伯明的家傳身份,不久之後,他們之間就別有一番際遇了……
戎羌照例有副國師格雷作為主使談判,而實際負責談判事務的,還是化名為多達的達利可汗的弟弟達多,並且還找了兩個戎羌武士作陪。
別人不知道,蕭文明卻知道:這兩個人名為武士,其實也是部落頭領的兒子,讓他們參與進來也好堵別人的口。
戎羌這邊想要通商互市的心意很誠懇,大齊朝這邊也的確想偃旗息鼓、與民休息、與官休息了,因此雙方的交流很順暢。
衛玉章總攬朝政,等著他過問和辦理的事情多,雖然同戎羌談判之事是眼下的天下第一號要務,但他也沒有辦法把全部的精力全都在集中在這上面。
他見這裡談得十分順利,便派人去叫禮部尚書過來,讓他暫時在這裡坐一坐,衛玉章自己就跑出去處理其他公務了。
禮部尚書原本就性格懦弱,又剛剛因為戎羌的事情被皇帝罵了幾句,現在更是不敢多說半個字,就好像木偶一樣坐在屋子裡,一言不發。
而毅親王是個坐不住的人,他見衛玉章走了,便也找個由頭走出去了,雖然並沒有走遠,就在院子裡頭繞彎,但也不過是偶爾來進進來看一眼而已。
走了衛相國和毅親王這兩個老大人,蕭文明又沒把禮部尚書放在眼裡,尚書大人也不敢多置喙,而榮昌這邊除了多達以外,就沒人通漢語。
於是整個談判會場,就成了蕭文明和多達這兩個的人表演舞臺了,並且這兩個人之間互相都已經交過底了,你來我往地就好像是在講相聲一樣,氣氛十分輕鬆。
不過這樣談也好。
省得你一言我一語,談得七嘴八舌、爭得面紅耳赤反而麻煩。
而蕭文明就喜歡這種萬事盡在掌握的感覺,便趁著現在沒有旁人干擾的大好良機,與多達將互市之事儘量往深處探討。
談判的效率很高,從上午開始談,中午吃過午飯又接著談,談到申時,基本上已經談出了個結果。
結果主要按照蕭文明的主張,再融合一點多達的意見,雙方談好了以下幾個要點:
第一是“互市”這個提法政治含義還是太強,對各方面的壓力都有點大,因此就暫時不用這個說法,而只是互相約定通商,並且約定要約束手下,至明年清明節之前都不得挑起爭端。
第二是互市的場所,不定在現在任何一座城池之內,而是在雙方邊境處,選一處空曠的所在作為市場,這樣就可以不打破現在的戰略平衡,雙方也都能接受。
第三是近來北方草場狀況不佳,不但牛羊馬匹,缺乏過冬的糧草,就連戎羌人都缺衣少糧,因此大齊要儘快支援戎羌一筆物資——這筆物資既不是賞賜,也不是進貢,而是以物易物、平等交易,由戎羌選取駿馬兩千匹作為交換。
再然後則是市場的規模管理許可權、糾紛處置辦法等一些細節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