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9 先解決有無(第2/2頁)
章節報錯
番茄
因為簡簡單單一個“互市”的題目,底下卻實在是太好做文章了!
各式各樣的計謀都先不必去說他——哪怕只是使了一個最簡單的“調虎離山”之計,將戴鸞翔本人調離一線戰場,然後戎羌大軍乘著大齊軍隊群龍無首的時機,狠狠咬上一口,就夠大齊朝廷受的了。
因此戴鸞翔這邊不能不早做準備,至少也要把這一處戰略重地給建設好了,才能稍感安心。
可是這個工程也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就能完成的,總不見得戴鸞翔要在這裡修建十天,毅親王也只能在這裡等候十天吧?
這時蕭文明發話了:“戴元帥是要修建城防攻勢啊?那正好,我手下這些弟兄打仗沒多大的能耐,可我整頓臨海屯、修橋築路、新修港口,他們卻都是參與了的,正好可以過來幫忙。”
“那怎麼好意思?蕭大人是客人……”
“什麼客人不客人的?大家都是在為百姓做事,用不著分得那麼清楚。就是我們弟兄走路走了大半天了,肚子還空著,做事之前,戴元帥能不能準備好飯食,弟兄們吃飽了也好乾活?”
雖然經費緊張,但供應四百人吃飯,但是還是綽綽有餘的。
只可惜戴鸞翔這邊提供的飯食,遠不如蕭家軍自己準備下的豐盛,僅能做到填飽肚子而已。
不過這也足夠了,難得吃一
吃大齊朝普通軍隊的口糧,也好讓蕭文明手下這群總是處於供應十分富裕的兵丁,感受一下其他軍隊的生活待遇,既能對蕭文明更加的感恩戴德,也能為將來供應困難的時候多一點心理準備。
填飽肚子以後,就可以開始工作了。
然而蕭文明發現,要是按照戴鸞翔一開始一勞永逸的打算的話,別說是僅僅投入四百蕭家軍了,就是再加四百、再加四百,也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完成工程。
這樣的大工程磨磨蹭蹭地一點一點推進,也難怪朝廷裡的文官,這裡會對戴鸞翔存在非議,說他浪費資金浪費時間了。
因此對此蕭文明提出來的意見是:堅固的城防工事依舊是要建造的,但更重要的是首先要解決“有”和“無”的問題。
就眼下這種情況,想要在所有的山口全都建立石制攻勢防線,高昂的建築成本帶來的巨大的財政壓力,恐怕是大齊國難以承擔的,只有先勉強用木材建立簡單的工事,擋住龍將騎兵的鐵騎,就已經能夠發揮出很不錯的作用了。
這麼淺顯道理,戴鸞翔當然不會不懂。
但這是受困於大齊朝廷官軍極其低劣的營建能力,再戴鸞翔的印象裡,臨時用木頭製作的防禦攻勢,是十分脆弱和簡陋的。
在兩軍交戰之時,製作一些木刺、木欄擺放在陣前,多少還能對戎羌騎兵起一些遲滯的作用,可這些玩意兒撒在深山裡,那就相當於抓了一把鹽,扔在一口沸騰的大鍋裡,除了聽個響以外,不會對鍋裡煮著的水的味道產生任何作用。
可蕭文明卻道:“戴元帥就請放心好了。江南道衢州府,那一處叫前進村的地方,我臨時修建的那座木城,不知戴元帥能否看得中?要是看的中,晚輩建議戴元帥也按法建造,只要依照山勢修建得當,戎羌騎兵想把這座木城啃下來,那也得他們長一副好牙口!”
蕭文明為了阻止白炎教經由衢州進入蘇州府境內,因此便在兩府交界之處的前進村,臨時搭建了一座木城。
那裡的地形地貌相似同青嶺這處山口頗為相似,也堵在一座山口之中。
前進村的木城,戴鸞翔是陪著毅親王親自視察過的,還在裡頭住了兩天。
戴鸞翔和毅親王對其質量還是很看得過的,至少在短時間內擋住戎羌騎兵,是不成問題的。
而只要能堅持住兩三天的時間,朝廷自然就能派大軍前來增援,而那時,如果洛陽周邊的防務仍舊由他戴鸞翔來指揮的話,他甚至可以依託山谷的有利地形,打他一場伏擊戰。
甚至是包圍能夠伺機將戎羌騎兵的主力包圍在山谷之中,痛痛快快打一場殲滅戰。
如果說之前戴鸞翔有這樣的一個想法的話,只能說明他太過樂觀了,樂觀得有些天真了。
但是有了蕭文明、蕭家軍這樣出色的建造能力作為後盾的話,他這種設想反而又有了相當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