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文明身邊的謀士溫伯明一看不妙,立即建議道:“蕭兄,看樣子前頭那些叛賊沒有進取之意,那我們不如搶先進攻。免得星遙一個人孤軍奮戰。”

溫伯明的建議很有道理。

由於前面的那一百多騎兵並不是一條心,也沒有統一的指揮,故而戰鬥意志十分薄弱,看樣子是不可能主動發起進攻的了,那這就輪到蕭文明表演的時刻了。

於是蕭文明大旗一揮,命令胡宇所部兩百弟兄,立即上前同前面的騎兵接戰。

原本蕭文明忌憚騎兵,所忌憚的不過是騎兵衝鋒時候的破壞力而已,要是真的進入了步兵和騎兵混戰成一片,騎兵失去了充分的距離的時候,蕭文明自詡破憑藉著蕭家軍天花板一樣的冷兵器近戰的戰鬥力,是不可能失敗的。

實際上蕭文明設想中同騎兵作戰的一個根本原則就是,盡一切可能促成騎兵與自己的短距離作戰。

至少在火器尚未發明、更遠非成熟的現在,這是恐怕是唯一能夠戰勝騎兵的方法了。

而現在面對著指揮並不統一的對手,且其人數遠遠少於自己,就是一個可以實施近距離作戰的大好機會。

胡宇所率的兩百蕭家軍,一半是老弟兄,一半是新弟兄,老弟兄雖然作戰經驗豐富,但也是第一回面對騎兵,而那些新來的弟兄更不必說了,連上戰場都是第一次。

但是他們都有著絕對的信心,自信自己以多打少是絕對不可能吃敗仗的。

正當手下的蕭家軍即將行動之時,蕭文明衝著仍在同李全苦鬥的宋星遙高喊了一句:“星遙,快回來!”

這話不僅提醒了宋星遙,同時也點醒了徐世約。

徐世約見蕭文明已然揮動了蕭家軍的弟兄,心中禁不住一陣緊張,高聲大喊:“蕭文明,你不守江湖規矩!武林人士決鬥,怎麼能夠出動大軍?”

徐世約的擔心緊張和害怕不是沒有理由的。

在所有對手之中,就這個徐世約同蕭文明的淵源最深,蕭家軍還沒成軍之時,蕭文明手下那些值得信賴的子弟兵,還都只是一群毛頭小夥子的時候,徐世約就夥同王霸,和蕭文明對決過一回。

那時候徐世約和王霸糾結起來的,都是臨海縣本地的一些地痞流氓,平時這些人作威作福好不厲害,但是遇到了齊心協力的臨海屯的少年,這幫人撐不了幾個回合,就徹底敗退了下來。

由此可見,蕭家軍之強,是有著最堅實的基礎的。

如今這些子弟經過了長期的訓練,裝備了最精良的武器,排練了最出色的戰術,並且南征北戰積累了不知道多少作戰經驗,從當初那些稚嫩的子弟兵已經有了質的飛躍。

而徐世約不僅經歷過臨海屯逼債的那一場風波,就是在今年白炎教之亂中,他也在暗中親眼見識過蕭家軍耀武揚威的場面——那場面,只要蕭家軍一進入戰場,憑藉其無與倫比的戰鬥力,就可以將

白炎教精心佈設的所有陷阱、所有圈套全都擊潰,是一支可以改變戰場局勢的強大部隊。

這就好像徐世約和董鴻儒這兩個野心不小的獵手,精心準備了一個大口袋,想要捕獵猛獸,卻不料他們要抓的乃是一頭猛虎,雖然猛虎被套到了口袋裡,但猛虎亮出了鋼牙鐵爪,便將這隻口袋撕了個粉碎,讓一切的算計準備計劃,都變得毫無價值,變成了一個令人忍俊不禁的笑話。

所以在徐世約心中,想要戰勝蕭家軍已成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遇到蕭家軍只有儘量避戰,避免一切不必要的戰鬥,才是唯一最正確的選擇。

可是蕭文明也不是笨蛋,不可能放著大好的優勢不去利用:“什麼江湖規矩?什麼武林中人?你可搞清楚了,現在我是朝廷命官,是在奉命抓你這個叛賊,算是江湖上的事嗎?識相的你趕緊繳械投降,不識相的我就來抓你了!”

蕭文明根本就沒有給徐世約投降認輸的機會,不待他有任何回答,便叫胡宇不可猶豫,立即率領本部的弟兄加入戰鬥。

胡宇聽到命令,身先士卒,率領著手下二百弟兄,就向對面挺近了過來。

這下徐世約就更慌了,趕忙求助那姓牛的同伴道:“牛大哥,快快派你的弟兄擋住姓蕭的,不然可就來不及了!”

徐世約現在說話的口氣要比剛才客氣了許多,都不能說是在命令那個姓牛的,而幾乎是在哀求了。

這個姓牛的傢伙,雖然憨憨的不太聰明的樣子,倒也懂得判斷敵我雙方的戰鬥力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