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的所謂的治理名言,和鬼話差也差不了多少,根本就不值得相信。

而董婉青幫助董鴻儒做事,一則是出於對自己哥哥的崇拜,更重要的是那時候,董婉青不過十來歲的年紀,童心未泯又閒來無事,不過是玩玩而已。

但是董鴻儒對他這個妹妹是報以絕對的信任的。

他所創立的這個白炎教,名義上說加入聖教的教徒,都是比親兄弟還要親的師兄、師弟、師姐、師妹,但畢竟血濃於水——再親也親不過自己的親妹子。

於是董鴻儒成了炎尊,董婉青自然也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聖女了。

不過董婉青卻不喜歡拿腔作勢地當所謂的“聖女”,偏偏又有不少場面上的事情非要她參與不可。

於是她便常常讓自己的貼身丫鬟碧雲假扮成聖女,自己要麼在一旁觀察,要麼索性玩自己的去了。

聽到這裡,蕭文明忽然回憶起自己在臨海縣,第一次同白炎教打交道時候的場面。

那一天,主持儀式的那位所謂的“聖女”,應該就是碧雲,而董婉青一路上躥下跳,顯然就帶著玩鬧的性質。

而在臺下的董婉青,對“聖女”碧雲反而有著絕對的影響力——她說什麼,碧雲就非得照著做不可。

就算是把白炎教的聚會搞砸了,讓白炎教的據點被拔除了,那所謂的“聖女”依舊只能無話可說,唯有聽之由之而已……

原本董婉青以為這樣過家家的生活可以一直繼續下去,直到半年之前,他的哥哥董鴻儒突然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如今朝廷昏聵,我們白炎教羽翼已豐,乾脆就反了他了,建立一番基業,也可光宗耀祖!

董婉青可不是全無主見的小姑娘。

一聽董鴻儒這幾句話頓時都震驚了。

他的這個哥哥極有才能,一邊經營白炎教,順便還考取了孝廉的公民,家傳的泉州市舶司副提舉的位置,遲早有一天就是他的,他又不是那些吃不上飯的農民,何必冒這個風險來造什麼反呢?

因此董婉青苦

(本章未完,請翻頁)

苦地勸說了董鴻儒好幾天,然而董鴻儒就是不聽勸,到最後幾乎鬧的兄妹反目、不歡而散。

造反的事情,董婉青當然不想摻合,但他出於兄妹的感情也不想向官府告發此案。

於是董婉青便想了個明哲保身的辦法,跑到蕭文明的臨海屯裡,只求能夠兩不相幫、與世隔絕、但求自保而已。

董婉青這樣的做法,當然不能讓董鴻儒滿意,他的理由也很簡單:白炎教組織教務,一向是炎尊和聖女雙管齊下、齊頭並進,如今起事在即,聖女忽然撂挑子不幹了,那就相當於一個健全的人斷了一條腿,平穩地走路都難以做到,更何況是上陣廝殺了,這怎麼能成?

原本董鴻儒,還想強求董婉青幫著自己做事,但他也知道自己這個妹妹外柔內剛,逼迫她做事是沒有任何作用的,便只能退而求其次,讓她把丫鬟碧雲留在自己這裡,讓他來假冒白炎教的聖女,就算只能做一個活招牌,但是有招牌也比沒招牌強。

而正是因為董婉青的退出,導致白炎教的組織能力大打折扣,從起事一開始就帶著極大的缺陷,無法實現兩線作戰,也就導致了白炎教殺入蘇州府的那一撮兵力,無法實現有效的組織,才被蕭文明用一票雜牌軍輕易地就遏制住了進攻的勢頭。

終於導致了整場起事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