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事情起了頭,現在又正好有空,於是蕭文明便招呼起老夏和姐姐蕭文秀,要去檢視自己名下土地的情況。

要知道,這塊土地似乎十分重要,就連家財萬貫的徐世約都覬覦不已,寧可冒著得罪屯田所的風險,鋌而走險偽造文書,也要把這塊地奪下來。

經檢視,臨海屯名下共有耕地三百頃,合畝數的話大約是三千畝地。

按照朝廷原有的規定,這些土地除了屯田所的千戶掌握一部分外,其餘的都要分給軍屯所屬的軍戶,由他們自行耕種。設計這個制度的目的,也是為了防止地方基層軍官的權力過於集中。

但是蕭文明一看這個制度就知道不太靠譜,這就相當於把屯田所一個原本應該十分有組織的軍事機構,重新退化成了小農經濟的集合體。

這對於解放生產力,將軍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是沒有半點好處的。

不過也應當考慮到大齊朝立國之後,百餘年間並沒有發生什麼大的戰事,所謂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在這種相對和平的環境下,還是讓屯田所的兵丁們埋頭耕種,不要成群結隊地出去惹事生非,反而能少給地方政府添麻煩。

但是蕭文明對於這樣的制度肯定是不滿意的,在詳細掌握了情況之後,他當機立斷,要進行改革——即將已然小塊分割出去的土地,重新集結起來變成一塊大的土地,將耕種田地的職責從具體兵丁的身上剔除出去,由屯田所組織進行統一耕種。

這樣軍戶兵丁,就只要專注於訓練作戰就可以了。

蕭文明在穿越之前是當過幾年村官的,知道在新時代,為了進一步提高生產力、解放勞動力,農村土地制度已經慢慢從小塊土地的包乾制,正在向大土地的統一流轉、統一規劃所改革和進步。

在進行這個改革的過程當中不免遇到一些阻力,當時的蕭文明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然而他穿越到了如今這個大齊朝,成了在軍屯所裡說一不二的千戶大人——雖然還是候補的——正好給了他一個施展抱負的機會。

並且把良田先集中起來,只是他的第一步而已。

先把大片的土地捏在手裡,將來如果有機會的話,無論是為發展工商業提供原料,又或者是從事地產業,那都有了最堅實的保障。

聽到蕭文明的改革計劃,姐姐蕭文秀不免有些擔心:“弟弟啊,將土地分給軍戶,那是太祖皇帝的祖制,就這樣改了,行嗎?”

“當然行了!”蕭文明要說服麾下的軍護,就首先要說服自己的姐姐,“姐姐,從此以後,咱們臨海屯的土地,我派人進行統一的耕種收割,打下來的糧食,我都按人頭分給咱們屯下面的軍戶。分了還多的,可以賣出去換點錢,補貼一下軍費;分完了還不夠的,我出錢從外面買了糧食來補充。老姐,你放心,你弟弟我現在長進了,是賺到錢的。”

“老弟的想法自然是好的,可我就怕咱們團裡有些個奸懶饞滑的,一聽有糧食可以分,那幹活時候就出工不出力……唯恐弟弟一片苦心,反而養了一堆懶漢……”

剛提了一句話,蕭文秀就能想到軍戶積極性這一點,也算是很了不起了。

不過這個問題,蕭文明也已經考慮到了。

“這我早就想過了,哪裡都少不得這種妄想不勞而獲的爛人。對於這種人咱們也別客氣,只要發現了就是一頓暴打,打到他知錯認錯為止。老姐,你可別忘了咱們是軍屯所,是講究軍規軍紀的,要是一切都講人情,但是上了戰場怎麼辦?誰給你講人情?”蕭文明態度堅定地說道。

“這樣,行嗎?”蕭文秀還是有些猶豫。

“只要咱們嚴格約束,就不成問題。”蕭文明信心滿滿,“姐姐,從今往後,我在外邊翻江倒海,你就是臨海屯的當家人,家裡要是出了宵小之徒,姐姐也要給她們點顏色瞧瞧,不能有婦人之仁。對他們嚴厲一些,也是對他們好啊!”

蕭文秀這下是聽明白了,原來弟弟是要透過整合土地,將整個臨海屯捏成一團,成為一個具有共同利益的一家人,的確是一條可以走通的路。

於是再三考慮之後,蕭文秀終於答應下來:“好吧,弟弟既然有想法,就儘管去做。就是做不成,我們大不了回到原來。老姐幫你把家看好了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