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這也是最消極的打算,難得有蘇州府這麼多人馬都集中駐紮的機會,蕭文明想盡一切辦法,對這些屯田兵進行訓練,想要利用一切時間來提高他們的戰鬥力。

然而這些人馬積弱已久,武器裝備和體能儲備就十分薄弱,就連戰鬥意志都很成問題,不要說和現在的蕭家軍相比了,就連他剛剛穿越到大齊朝時候,臨海屯的那些半大孩子都要比他們強出不少。

至少這些臨海屯的子弟還都知道團結一心、同仇敵愾、共同禦敵,一出手就嚇退了殺上門來的一眾地痞流氓。

想在想想,同那些由徐世約、王霸帶領的地痞流氓對抗,或許竟然是蕭文明第一次同白炎教發生衝突。

緣分,就是這樣不可捉摸。

反過來講,蕭文明也沒有意願去花費很大的功夫和資源去提高這些屯田所的戰鬥力,反正蕭文明是無論如何不可能將他們的軍隊拉到自己麾下的。

真的有朝一日蕭文明要擴軍的時候,也只會考慮重新招募新兵,而絕不會考慮這些老兵油子。

這其中唯一的例外,就是和蕭文明相鄰的曹瑞的南湖屯。

他算是蕭文明的親信——還是鐵桿的那種——原本就和蕭文明談得來,又頗有才幹和進取之心,只是在裝備上對他稍加支

援,其戰鬥力就有了長足的進步,已經成了蕭文明得意的幫手了。

雖然蕭文明對於其他屯田所的訓練,抱著一種聊勝於無的態度,練得成、練不成的,也就這樣了,但是有訓練總比沒訓練強,就算暫時沒有辦法有效地提高戰鬥力,但好歹也是把精氣神給拉起來了。

老將軍秦福看了也是十分高興,甚至把自己手下的蘇州守軍,也都拉到城外一同參與蕭文明的訓練。

湯光耀對於這樣的行動也是十分支援,他雖然不懂軍務,但也知道這些人全都被蕭文明安排進行訓練,至少也就沒有功夫和精力去姑蘇城裡惹事生非了。

就這樣,在一種似乎十分輕鬆的氣氛之中,蕭文明在姑蘇城下待了有五天的時間。

這時朝廷的情報網路終於發揮了他應該起到的作用。

江南道衢州府的知府,派出去向江南道總管桑淳元報信的人,正好途經蘇州府,帶來了一個了不得的訊息:白炎教的叛軍正在圍攻衢州!

衢州位於蘇州府的西南邊,整個南部都同福建道接臨,東部又同湖廣相接,位於三省的交界之處——故而因通衢三地,所以叫做衢州。

白炎教進犯衢州若是成功的話,就將取得突破福建、威脅江南和湖廣兩地的有利位置。相應的,也將會面臨同時被三地官軍聯合攻擊的可能性。

但是不能不說,白炎教這個戰略選擇還是有眼光的。

然而這對蕭文明而言,其實也是個利好訊息。

雖然白炎教已經攻到衢州了,距離蘇州也就是一牆之隔,都快殺到蕭文明的鼻子底下了——但這至少給蕭文明指明瞭行動的方向,明確了下一步行動的任務,那就是用最快的速度,盡最大的努力肅清在衢州的白炎教叛軍。

蕭文明等的就是這樣一個機會。

自從在姑蘇城下集合以之後,這麼多屯田兵,倒也出動過幾次。

都是蘇州府本地的縣城,發現有白炎教活動的跡象,於是根據情報,蕭文明便率領人馬前去平叛。

這幾次行動在出發之前,蕭文明就已知道無仗可打了。

如果是白炎教大規模的行動的話,一兩個縣城早就被他們攻打下來了,而這幾次傳來的情報,無論把事態渲染的多麼嚴重,也最多事白炎教徒堅守在幾個小院子裡面,光平縣城內的衙役沒有辦法肅清,這才請求蘇州知府出動人馬。

這些都是小場面,其實原本也不用蕭文明親自出馬,更無需大張旗鼓地調動大軍行動。

但是蕭文明偏要拉大旗、扯虎皮地把所有人馬上都拉出去。

這倒不是為了對付區區幾個白炎教徒,而就是為了調動而調動,讓屯田兵在實戰當中,進一步提高行軍打仗的能力。

除此之外,真打起來的時候,就好像過家家一樣,往往都是一兩千人對付三五十個白炎教徒,就是這個兵力差,就算這些個白炎教徒,哪怕個個都是天神下凡、惡魔轉身,也經不起這麼多人一人一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