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拉大旗 扯虎皮(第1/2頁)
章節報錯
於是蕭文明說道:“湯大人果然高明,這事兒我正想找著湯大人和我一起做呢!從外地趕來的屯田兵,不能說他們本性就壞,可一看見姑蘇城這花花世界,難免就會迷了心神。一旦有作奸犯科的,百姓固然是吃了虧,犯法的兵丁抓住了也少不了當頭一刀,至於他頭上的屯田所的千戶或者百戶,也會覺得臉上沒光。既然如此,我們不如醜話說在前頭,先召集所有將士宣佈軍紀,把話說明白了,就是死也不至於做個糊塗鬼。湯大人你說對不對?”
湯光耀一想還真是這個道理。
別說是武將了,就是文官到異地當官,那也得來他一出“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把戲,捉幾個本地鬧得兇的潑皮無賴,該杖責杖責、該流放流放、該充軍充軍、該殺頭殺頭!
倒不是說捉了這幾個潑皮無賴,地方上的治安就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也不是新任的官員同這幾個傢伙有仇,主要目的就是建立威信,讓他們知道、讓百姓知道:老爺在衙門升堂了,你們都給我識相點!
領軍作戰大概也是個差不多的道理,先講明軍紀和後果,可別犯了事拿住了,要殺頭的時候說自己不知道。
大家都知道,憑什麼就你不知道?
反正大家都把醜話說在前頭,誰也別怪誰,管住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這個主張湯光耀當然支援,但他也不免多問一句:“這事兒要不要同秦老將軍先知會一聲?”
“當然要知會一聲了。”
老將軍秦福聽了蕭文明這個提議,立即就豎起了大拇指:“好,有令則行,有禁則止,把話都擺在檯面上來說,有點名將的風範了!湯大人能夠支援蕭千戶,可見也是極有將才的!”
蕭文明之前查閱過老將軍秦福的履歷。
知道他也是毅親王帶出來的人,而自己也得了毅親王的支援,因此同秦福也能算是一條戰線上的人。
因此聽了秦福的這番誇獎,蕭文明大人心裡高興:“老將軍過獎了,我是個什麼人,只不過是個六品千戶而已,稱得上什麼名將?”
“蕭千戶這就過謙了,我姓秦的這雙眼睛可看不錯人,記得當年戴元帥,初次領兵也和蕭千戶一樣,別的事情啥都沒做,就是把軍令重申了一番。此後,整個隊伍士氣立刻為之一振,蕭千戶現在做法同代元帥真是一模一樣,怎麼稱不上‘名將’二字?”
秦福口中說的戴元帥,指的乃是大元帥戴鸞翔。
此人年紀輕輕就戰功卓著,原本同戎羌的野驢嶺一戰,就是以他作為主帥的,只不過他的作戰方針同當今皇帝相左——皇帝要求速戰速決,而戴鸞翔則主張穩紮穩打。
這樣一來,戴鸞翔便被皇帝臨陣撤下了主帥的職位,而事實證明,戴鸞翔的方針是正確的,大齊軍隊的野戰能力和北方戎羌比起來,簡直就不值一提。
一場大戰下來,朝廷精銳幾乎損失殆盡,至今沒有恢復元氣,從而導致朝廷現在所有的方針政策,都是在替野驢嶺的失敗擦屁股
……
但是這場失敗,卻完美地證明了戴鸞翔主張的正確性,讓人人都看清了皇帝其實並不懂軍事的這個事實。
當今皇帝是個愛面子的,別人這樣說他,他當然沒法反駁,卻在這朝廷亟需用人之際,將戴鸞翔的冷藏起來、束之高閣,沒有給他安排任何訓練軍隊、整軍經武的差使。
皇帝也是人,人就有情緒,皇帝這種做法,算是一種心理補償機制,用一種近乎掩耳盜鈴的方式保護著自己金貴的面子。
老楊軍秦福是個內行人,他既知道蕭文明這番處置的正確性,又出於好心,給蕭文明出了一些主意,給張蕭文明原本要頒佈的軍令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
這些內容是不是合適是不重要的:反正都是些冠冕堂皇的話,不說未免會有些不教而誅的意思;然而說了,也都是些同不說也沒有太大區別的空話。
最重要的是,蕭文明採納了秦福的建議,那就相當於給了這個老將軍面子;得到了面子,覺得臉上有光了,老將軍自然也會付出自己的支援。
什麼叫禮尚往來?
這就叫禮尚往來!
就這樣,蘇州府十一縣一共有九個屯田所的兵丁,集中到了蘇州城下,人數達到了三千人之多。
為了保證戰鬥力,蕭文明又將其全部篩選了一遍,讓那些體弱多病的、年紀過大、年紀過小的兵丁,轉為後勤部隊,不再參與一線的實戰。
這樣還剩下來可以投入作戰的,正好有兩千個人。
雖然這兩千人的戰鬥力良莠不齊,但是兵力終究是兵力,真到了上陣打仗的時候,哪怕是在一旁搖旗吶喊,當氣氛組也總比沒有人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