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互相結成緊密的隊形,在四面碩大的“蕭”字大旗的指引之下,一股腦向那團白色的火焰突進。

蕭文明行動的意圖是那樣的明顯,根本就不用細心猜測,白炎教便知道了蕭文明的攻擊目標。

這怎麼能讓蕭文明得逞呢?

要是火焰真的被撲滅了,那白炎教的信仰不就崩塌了嗎?

一定要盡最大可能阻止蕭文明的行動——如果白炎教的炎尊、聖女在隊伍之中的話,一定會下這樣的命令!

那到底他們是不是在隊伍裡實施統一指揮呢?

事實上,自從同白炎教隔山對峙以來,蕭文明一直在試圖尋找其中首腦的位置和身份。

但是根據白炎教的組織特點,所有的教徒都是以兄弟相稱的,並沒有明顯的尊卑上下之分,因此其中首腦之人隱藏的很深,或許就藏身於哪一群普通的白炎教徒中間透過心腹來傳遞命令。

但是白炎教的行動,也有可能是一種集體無意識行為,靠著一種盲目的信仰、一種莫須有的共識來指導自己的行動,這就很有些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的意思……

但是這樣先進的組織形式,白炎教肯定是不會具備的,一定是有人在暗中指揮,只不過現在還沒有被查到蛛絲馬跡而已。

總之無論如何,發現蕭文明是衝著那團火焰而去的,無數的白炎教徒拼了命一般地像蕭文明衝過來。

但是他們的衝擊實在是太徒勞了,幾乎無法對蕭文明造成任何有用的傷害。

一則蕭文明手下蕭家軍的裝備異常精良,且不說根據鴛鴦陣的陣法,他們所配備的各式長短兵刃了,為了這場血戰,他們就連平素難得穿著的鎧甲也都穿在身上,加上有盾牌的防護,已經將防禦力提高了幾乎是古代步兵的最高等級。

而那些白炎教徒所持的,都是一些粗陋的兵器,有的還是農具,甚至還有個別赤手空拳就敢和蕭文明作戰的……

就憑這樣的裝備水平,怎麼可能打得過武裝到牙齒的蕭家軍呢?

其次,蕭文明所用的鴛鴦陣,已經經過了無數次的實踐和訓練,早已是融會貫通,而鴛鴦陣所剋制的就是各式輕步兵——就連裝備精良、武藝高強、兇悍殘忍的倭寇都不是鴛鴦陣的對手,又更何況是這些絕大多數還是手無寸鐵的白炎教徒了。

而更加重要的是,此處的戰場雖然位於一片平地之上,但因為這裡被白炎教開闢成了營地,因此地面一片混亂,邁不開腳也走不開路。

白炎教雖然人多勢眾,但根本沒有辦法展開兵力,每次都不過只衝上來四五十人,才能和蕭文明的隊伍發生衝突。

而這些人缺乏組織、裝備簡陋、武功也不強,全憑著一股子愚昧的信仰,才勉強支撐起勇氣。

像這樣的人遇到蕭文明擺下了鴛鴦陣的蕭家軍,那簡直就是隔靴搔癢,過來送人頭的。

雖然白炎教的抵抗對蕭家軍而言不值一提,但蕭文明行動的進展也並非完全順利。

由於蕭家軍這次是全副武裝的行動,所以弟兄們的負重極大,又多扛了那麼多的水,行動起來負擔就更大了,同時還要突破層層阻隔,讓行動的速度變得前所未有的緩慢。

邊走邊殺,走了好半天依舊沒有觸及到那團白色火焰的邊緣,更別說可以澆水滅火了。

除此之外,蕭文明那些臨時手下的屯田兵,表現也是極其不得力。

蕭文明這邊的行動雖然不能做到絕對的順利,但也是在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進行著,實現戰略意圖的機率也是越來越大。

但是蕭文明這種膽敢深入敵軍陣型之內的孤注一擲的打法,依舊將這些軍官給震懾住了。

他們心裡明白,自己手下的弟兄可沒有蕭家軍那樣的戰鬥力,要是貿然插入敵陣,可並沒有能夠隨時突圍的能力,十有八九會被圍攻至死。

因此雖然有蕭文明在前頭開道,可其他人馬猶猶豫豫地並沒有跟著一道向前衝擊,而只是在外圍同白炎教不斷的進行低烈度的衝突,就好像是在刮痧一樣。

這種程度的戰鬥,對白炎教是沒有什麼實際性的傷害。

因此整場戰鬥進行了不過一刻鐘的時間,官軍的陣型就已經被割裂了開來,能夠突入敵陣,並且造成實際戰果的,最後還是隻能依靠那三百蕭家軍。

面臨這樣的局面,蕭文明身處陣中,不能不感到擔憂。

突破,的確是被自己突破進來了,可萬一突破不出去,那可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