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行動在蕭文明看來,不過是疏散一下筋骨,小試身手罷了,卻把城裡的湯光耀嚇了一跳。

原本這麼多軍隊集結在姑蘇城下,對於地方治安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了,蕭文明忽然又搞出這麼大的陣仗,搞得城外人聲鼎沸的,就是姑蘇城裡的居民也都紛紛跑到城外、登上城牆去觀看,搞得城裡時而亂成一團,時而萬人空巷。

見到這樣的情況,湯光耀趕忙叫起蘇州遊擊將軍秦福,一同出城去找蕭文明說話。

這時蕭文明剛剛收隊,眾軍正坐在地上,井然有序地吃飯,蕭文明見湯光耀和秦福來了,端著飯碗就迎了上去:“喲,原來是湯大人和秦將軍來了,還沒吃飯吧?來,跟咱們弟兄一起吃、一起吃。”

蕭文明的規矩向來都是這樣。

除非有要招待客人、上官等必要的應酬之外,從蕭文明開始,他手下的三個頭目都是要跟基層的將士一同吃喝的,除了在吃飯過程中瞭解兵丁的思想動態以外,還能讓所有的弟兄全都知道:他們吃的、喝的和軍官、和頭領都是一樣的,大家一視同仁,都是蕭家軍的子弟,都是臨海屯的男兒。

這個做法蕭文明也是學習解放軍的。

湯光耀這個老官僚,秦福這個老將軍,自然沒有辦法理解蕭文明的做法。

不過秦福畢竟是行伍出身,見到這樣一副熱火朝天的場面,也不禁讓他想起了當年烽火

連天的歲月,唇上兩撇花白的鬍鬚,都機動得顫動起來:“好,那我就嚐嚐弟兄們的伙食如何!”

蕭文明聽著高興,親自替秦福端了一隻碗,盛上了飯,又夾上了幾筷子菜,叫人搬來一隻馬紮子,又叫來三個頭目中稍微講禮數一些的張俊,陪著老將軍一起吃飯。

湯光耀卻沒有這樣的好興致,拉過蕭文明就問:“蕭千戶,眼下蘇州城下集結的兵力得有五六千人,這麼多人在這裡,可別鬧出什麼亂子來啊!”

蕭文明心中暗笑:這個湯光耀雖然稱不上有什麼大的才能,但基本的常識看來還是有的。

本來嘛,在中國古代——甚至一直到中國近代——軍隊的紀律預設都是很差的,各種各樣的犯罪行為,只要你想得到,軍隊就能做得出來。

像蕭文明這樣紀律嚴明都到了近乎苛刻的軍隊,那才是真正的少數。

湯光耀作為一個地方上的文官,有這樣的顧慮也是很正常的。

蕭文明當然明白湯光耀的用意,但卻要逗一逗他:“湯大人這就放心好了,我手下的弟兄,別人不知道,你還不知道嗎?你派人把我營地裡的草數一數,要是有少了一根半根的,就拿我是問,行了吧?”

蕭家軍的軍紀,湯光耀不但現在知道,他還在當臨海縣令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

別說是蕭家軍旗下的兵丁作奸犯科了,就是縣裡的幾個地痞流氓,一聽到臨海屯的人來了,都嚇得屁滾尿流……

自打蕭文明消滅倭寇,揚起的“蕭”字大旗之後,整個臨海縣裡別說是搶劫、強姦、殺人這種惡性刑事案件了,就連小偷小摸的都沒一個。

誰不知道臨海縣駐紮了蕭文明的子弟兵,要是犯了點小錯,逮住了就是一頓暴打,打到他生活不能自理,還不如直接到官府投案自首來的乾脆。

蕭文明這邊湯光耀是放心的。

但是除了蕭文明,別人那兒就不好說了。

雖說這些屯田所也都是他蘇州知府的屬下,但是這幫傢伙難以節制,搞不好沒有殺敵立功的本事,卻都是欺負百姓、擾亂治安的好手。

蕭文明當然知道湯光耀在擔心什麼?這其實也是蕭文明本人要解決的一個大問題。

他心裡很明白:任何一支軍隊,想要打勝仗,最終依靠的還是人民的支援,只有得到了廣大百姓的擁護,才能在戰場之上擁有後勤補給、兵員補充|情報資訊等各方面的優勢。

甚至可以說一支得了民心的隊伍,在站上戰場之前,就已經贏得了戰爭!

而要贏得民心,則是一件非常艱難的系統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搞定的,但這件事情雖然難做,但也是不能不做的。

聖人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及涓流,無以成江河。

收拾人心也是一樣,只有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做好,才能慢慢爭取到百姓的支援。

最基本的一條就是:就算你不能幫著百姓做什麼事情,至少也不能欺負老百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