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抄家(第2/2頁)
章節報錯
雖然這個抓手,現在還並不十分確實。
事不宜遲,蕭文明當機立斷,立即命令手下的蕭家軍改變行進的方向——先不回臨海屯了,而是直撲臨海縣城,親自前去捉拿徐世約!
就是拋去同白炎教的聯絡,徐世約也是臨海縣你的大財主——算是一個社會知名人士了——想要捉拿他,並不是一件想做就能做的事情。
就好像《水滸傳》裡描寫的那樣:武松證據確鑿,想要捉拿西門慶,也必須要通知縣太爺,縣令老爺不點頭,武松就是有一身的本事,就算他是縣裡的都頭,都無法透過正當的程式捉拿西門慶。
最後,武松只能以違法的代價當街鬥殺西門慶,這實際上已經跳脫了朝廷和官府正常的程式,而是用的是江湖決鬥的辦法。
不過蕭文明就不用擔心這一點,就算他徐世約是西門慶好了,蕭文明的勢力可是要比武松大得多——別說蕭文明辦事需要縣令牛慶東的承認了,事實上正好反過來,牛縣令想要辦好什麼事情,沒有蕭文明幫忙是絕對辦不成的!
因此捉拿徐世約的事情,蕭文明儘可以靠自己手下的蕭家軍先行辦理,等捉住了徐世約之後,再向牛慶東事後通報一聲,就已經算給這位縣太爺面子了。
就算不通報,又能如何?
當然了,拋開這一層因素和考慮,蕭文明十有八
九也是不會提前通知縣衙門的。
因為縣衙門裡多一半的人都被徐世約買通了,告訴縣衙的人,就跟直接向徐世約通風報信,沒有多大的區別。
就連進入臨海縣城對蕭文明而言,那也是一件輕鬆愜意的事情——就跟回家差不多。
因為看守縣城大門的原本就是他臨海屯的人,他們見自家少爺來了,根本就不用蕭文明發話,立即就開啟城門,恭請蕭文明和蕭家軍的子弟兵魚貫進了城池。
進城之時,蕭文明還命令城門禁閉。不許走脫了一人!
蕭文明的蕭家軍在臨海縣城的風評極佳,驟然有那麼多蕭家軍的出現在縣城裡之中,城裡的百姓沒有半點驚慌,他們只是覺得好奇:這位臨海屯的蕭千戶,是不是又要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了?
蕭文明作為一個現代人,穿越到大齊朝這兩年間,他自己也得到了進步,組織像這麼幾百人的行動,他早已是駕輕就熟了。
這次帶來的兩百人,蕭文明按照等份畫分成三份。
一份七十人,由蕭文明親自率領,直撲徐世約的宅邸;另外兩份則分別由劉辰和胡宇帶隊,一隊往城西去、一隊往城東去,分別查抄徐世約在臨海城內的所有產業。
這位徐大公子生意做得大,臨海縣小一半的產業都有他的股份,恐怕如果沒有賬冊、沒有提示,就連徐世約本人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間鋪子、有多少家生意……
不過沒關係,這回蕭文明替你徐大公子來清點。
這次講究的是除惡務盡,無論是什麼生意、什麼產業,只要跟徐世約沾上一點邊,統統不留情面、全部查抄,哪怕就是放在街邊的一個糞桶,只要徐世約沾過桶裡面的一滴屎,那也得抄了!
古時候,如果要評選當差的最喜歡辦理的一件差事,恐怕“抄家”是最沒有懸念能夠當選的。
這種差事一來十分簡單,凡是被抄家的都已經成了死老虎,牙齒都被拔光了,拿什麼來咬人?根本就沒有任何危險性和風險性;
二來這種活直接和錢有關,這麼多白花花的銀子和奇珍異寶經手,只要心黑一點、膽大一點、皮厚一點,留下個一件兩件的,那就夠好一陣的吃喝的,說不定下半輩子的生計都解決了;
再來抄家原本就是個清點的過程,清點完成之前,誰也不知道被抄家的傢伙有多少財物,多一點、少一點的,完全無法查證,自然也就有了可以操作的空間;
第四也是一個額外的好處是,抄家這種行動本身就是亂哄哄的,發生任何意外情況都不意外,死了一兩個人的都極正常,根本就不用向朝廷彙報。
至於抄家的時候發現了幾分難以解釋的書信,幾首心懷怨念的詩詞,那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實則是栽贓陷害、殺人滅口、居家旅行、陶冶身心最好的機會……
所以歷朝歷代,從最小的一個大頭兵,一直到封疆大帝當朝宰相,沒一個不喜歡抄家這種差事的,憑藉抄家,一夜致富的也不在少數。
當然其中也有翻車的了,只不過這樣的情況是極少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