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好像後世那些專搞出口貿易的,自己不賺錢甚至賠著錢,也要讓利給外國人,就是為了要把自家的同行給擠兌死。

像這樣的心態怎麼可能做成大生意?

就像張大戶一樣,視野這樣狹窄,想要獨立自主、做大做強,就跟做夢差不多……

充其量,張大戶也就在蕭文明的庇護之下,看著他還算忠誠的份上,讓他做一個頭號供應商,這地位也就頂了天了。

這也是蕭文明的長期打算。

在他的計劃之中是準備自己發展工業的,甚至還可以自行提供一部分生產原料,像這樣打通了產供銷一條龍的體系。

在此基礎上,再想辦法取得發行貨幣的權利,那蕭文明就可以說是完全掌握了自己的經濟命脈了,並且還可以從很大程度上影響別人的經濟命脈,成為掌握整個帝國經濟執行的主宰。

到時候,蕭文明的權力和聲勢,真是比朝廷還要朝廷,皇帝來了都不好說話。

搞不好那個時候,張大戶就成了堂堂的皇商,也就成了商人之中站在頂峰的人物了。

當然了,他這一輩子也就當個商人了,想要再進一步,不但不可能,更是在給自己找麻煩。

蕭文明這邊已經採取了自己可以採取的一些手段,然而情況還在不斷的發酵。

進入港口的船舶越來越大,交易額也是越來越大,這蕭文明就納了悶兒了。

之前他從富山吉秀這裡也聽過訊息,訊息分明是說,是福建有人要來搶蕭文明的生意,怎麼現在的生意沒有被搶走,反而越來越多了呢?

就算有些人的挖牆腳的行為是徒勞的,但再怎麼徒勞,也不會有反作用吧?

這個謎題直到很久以後,蕭文明才完全解開,而現在擺在蕭文明面前的,則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如果現在開始限制船舶的流量的話,那就可以保持住之前緩慢紮實發展的節奏,但也可能錯失當下這個可以迅速提高市場佔有率的大好機會。

如果任由交易量不斷放大的話,固然可以在短期內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萬一局面脫離了蕭文明的控制,反而會得不償失。

況且這背後有沒有藏著更大的陰謀?蕭文明還不知道。

對於這個問題,蕭文明最倚重的兩個人,他們的意見卻是截然相反的。

姐姐蕭文秀自然是打算穩健經營的——但求無過、不求有功——反正自己家現在已經將經營事業走上正軌了,沒由來冒了那麼大的風險,去盲目擴張自己的產業。

而謀士溫伯明卻持不同的觀點,不管別人耍什麼陰謀詭計,我們一樣可以來,他個將計就計!

蕭文明現在手裡的基本盤,除了三百戰鬥力超群的蕭家軍之外,就是皇帝給予的同倭國通商的特權,這兩樣東西都不是靠陰謀詭計就可以奪走的——只要穩住基本盤,那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按照蕭兄《三國演義》裡的說法,這就叫: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讓他們既虧了錢又丟了人,豈不快哉?”

提出這樣的建議,也可見溫伯明這個讀書人也不是個安分守己的。

而蕭文明同樣不是個安分守己的人,他和溫伯明一樣,也想利用一下這個機會,既打垮了對手,也養肥了自己,一舉兩得。

但一個一直以來困擾著蕭文明的現實問題是:蕭文明從一開始到現在,就一直沒有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情報網路。

原本被他寄予希望的林丹楓飄然而來,又飄然而走了,同樣輕功高強的宋星遙卻是個川妹子,在江南這一帶並沒有根基,搞得現在到底是誰在對蕭文明使陰謀詭計,到底使了個怎樣陰謀詭計,全都不知道。

就更胡論是如何應對和利用陰謀詭計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預料對手的企圖和行動,就只能靠猜測而已了。

可是猜測得再準,他也有不靈的時候,一個不靈那就不是盲人摸象的問題了,而是一個自投羅網的問題了。

雖然蕭文明的核心決策圈是十分精簡的,不太可能發生洩密的情況,自然也不會被別人探知道,同樣被隱藏在陰影之下。

而這同處於陰影之中的兩方勢力交手,那就像是在唱一出三岔口,其實雙方都沒有底,怎麼比得上開了上帝視角居高臨下地觀測對手這麼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