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殺威棒,就是要殺殺你的威風,讓嫌疑犯知道官府的厲害、官府的威嚴、王法的無情!

這樣,也就不怕嫌疑犯會隱瞞案情了。

按照現代的法治思想來看,這樣的做法未免有些不講證據,不分青紅皂白,不尊重人權……但是放在刑偵手段落後的古代,卻有其必要性。

並且為了防止有人故意利用這條規則,等到太宗皇帝的時候,便又在這條規則之後打了個補丁——凡是有誣告他人並致人被打殺威棒的,除了誣告的正刑之外,還要額外挨四十棍子的懲處,算是讓被誣告者找回公道了。

而蕭文明所談論的,就是這一頓殺威棒。

“對啊!案犯都被送上來這麼長時間了,怎麼還沒挨棍子呢?桑大人,我看著這廝長得同你頗有幾分相像,難不成是你的親戚?如果真是和大人沾親帶故的,那免了這頓殺威棒,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兒。湯大人、牛大人也是可以略微掩飾的。”蕭文明又說道。

這就是殺人誅心了。

什麼叫親戚——他就是桑淳元的親兒子!要是尋常的親戚倒還能開脫兩句,可親兒子的事,反而想寬恕也沒法寬恕的。

於是桑淳元明知蕭文明知道桑忠昌的身份,也只能一咬牙一跺腳:“什麼親戚?我沒有這樣的親戚!就真是我的親戚,只要是犯了刑律一樣要秉公處置。以本官的性格,不但要依律處罰,還要加重處罰,才能讓他知道什麼是朝廷法度!”

“來人吶!”桑淳元一邊說,一邊從籤筒裡捻出一支令箭扔在地上,“打!給我……給我小心打……”

衙役班頭見令箭落地,一邊彎腰去撿,一邊小心琢磨起來:“小心打”——這三個字是

個什麼含義?

打人,那也不是隨便打的。

大齊朝經歷了兩百年的歲月,原先定下的制度已然是千瘡百孔,有不少原先設想中,十分嚴密的刑法,都已經在陳年累月的執行當中,都被找出或者故意設定了漏洞——官員平平無奇的發號施令,在執行的衙役這邊就有無數的學問。

這就叫: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就拿衙役打人這事來說——

比如說乾乾脆脆的一個“打”字,意思是隻要做出個“打”的動作來就可以了,只要屁股上見烏青、見破口,就算能夠交差了。

如果官員發出了“用心打”三個字的命令,意思就是要衙役打出官府的威風來,要打的他皮開肉綻、骨斷筋折,打出他該有的傷害。

而官員發出的最兇狠的命令,就是“照死了打”,那打的就不是官府的威風了,而是人犯的性命!一頓棒子打下去,非打得你一命嗚呼不可!

這種打法,是針對那些同官員有仇的,或是應當是犯了死罪卻無法簡單處置的案犯,那就乾脆在堂上打死也就算了。

一了百了。

其實,大齊朝官員判案並不排斥刑訊逼供,而是排斥濫用刑訊逼供的手段。

真的像這種“往死了打”也不是隨便能打的,打死的人官員同樣要受到責難和處罰。若事後查明,這名打死的人犯實際上是受了不白之冤的話,那官員反倒要受罪下獄。

所以說,案犯被當場打死的例子並不是沒有,但也不是俯首皆是、隨處可見。

《諸世大羅》

比如先前提到的王文正公,在他所辦理的所有的案件,都是證據確鑿、依法定罪,從來就沒有在大堂上打死過人,這就是他被引為朝堂楷模的原因之一。

如何打人,既然已經成為學問了,那必然是要接受考核的。

每一次衙役動手打人,都是一次被考試的機會,只不過這考試不難,只要按部就班地答題就行了,桑淳元手下的衙役也是一樣。

但是這位平素說一不二的桑總憲,今天卻出了一道難題、怪題、偏題……

“什麼叫‘小心打’?‘小心打’是什麼意思兒?從來沒聽說過啊!”撿起令箭的衙役班頭自己都糊塗了。

這“小心打”和“用心打”之間,不過是一字之差,可含義卻十分微妙,這到底是什麼意思?難道是我聽錯了嗎?

懷疑自己聽力的衙役班頭,緊緊攥著令箭,又詢問了一遍桑淳元:“我說總憲大人,你剛才說什麼?小人耳背,沒聽見啊!”

桑淳元眉頭一皺:“本官叫你‘小心打’,你聽不見嗎?還不快去!”

那衙役班頭被訓斥了一句,更不敢追問了,就帶著一臉的懵逼退了下去。

蕭文明是知道其中的緣由的。

另外兩個旁聽的官員——湯光耀和牛慶東——自己也都是要審案的,當然也知道這當中的門道,便饒有興致地瞪大了眼睛,想要看看這江南道總管衙門裡的衙役,到底是怎樣執行這“小心打”三個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