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8 鮮明的對比(第2/2頁)
章節報錯
直到他走到外面去看一看、瞅一瞅,才知道這大齊朝可並不是處處都是臨海屯,日子恐怕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好過。
不過也不能怪蕭文明不知道其中的情況,蕭文明是個武將,又只是個最基層的屯田所的千戶,是看不到朝廷的邸報的,自然對外界發生的事情知之甚少。
也不是蕭文明甘當一隻目光短淺的井底之蛙,實在是這個時代缺乏現代通訊裝置,哪能像後世那樣,足不出戶就能做到放眼世界?
還不光通訊裝置十分落後,蕭文明現在也根本就沒有人力和物力,去建立自己的情報網路。
這邊剛剛搭上線,同自己八拜結交的大俠林丹楓,固然可以去利用一下,利用他在江湖裡的人望和人脈,多少提供和收集一些情報。
但是林丹楓這人事情多,是個大忙人,又從來都是獨來獨往、來去如風的,想要透過他建立一套持久且穩定的情報網路,還要蕭文明費上好大一番功夫呢!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眼看著田裡病殃殃的莊稼,又看著圍繞著垂頭喪氣的莊稼,那些同樣垂頭喪氣,拿著水桶吃力不討好地灌溉的農民,蕭文明真是有些於心不忍。
他便對一道同行的湯光耀說道:“湯大人,你是這邊的老父母官了,有些事情原本是不需要我提醒的。眼瞅著今年的收成是稀鬆平常了,你可要提前做好賑災的準備啊!”
中國古代朝廷,大約只有兩項最重要的職能——第一項是用兵,第二項就是賑災。
當然了,這兩項工作有時候可以結合這一項,特別是遇到一些窮兇極惡或者是別出心裁的王朝的時候……
比如說,賑災不利,老百姓起來造反的時候,那就只要用兵,把這些造反的百姓全都殺了,那也就不存在賑災的問題了,乾淨利落,何等痛快?至於會不會死灰復燃,恐怕想出屠殺災民這種手段的朝廷,也沒有餘力去考慮了……
又比如說,朝廷實在是沒有錢賑災了,眼見著老百姓要造反了,那乾脆就把這些飢餓的百姓全都收入軍隊,再花點小錢,送到邊疆去同外族打上一仗兩仗的……這樣的軍隊沒有裝備、沒有組織、沒有裝備,能打勝仗嗎?
這樣的軍隊,不怕你打敗了,就怕你打勝了。
打敗了,讓外國人把人頭全都收割了,自然也是幫國內解決了問題;外國人經過一場大戰,自然也不會完全沒有損失,傷了他們的元氣,短時間內自然也就無暇惹是生非了。
反過來要是打贏了,如果能夠佔據新的領土那還好說,要是贏的不尷不尬,一方面朝廷沒有新的收入,另一方面還要籌措經費賞賜給立功的將士,那才是一個最差的結果。
這裡上兩種都是最極端的情況,雖然歷史上並不少見,但最終拍板的都是朝廷中樞佔據著統治地位的極少數幾個人。
好比湯光耀這樣的基層官員,他所能做的,不過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好一些準備工作而已。
也不求能夠救活多少條人命,只求真的發生災荒的時候,自己轄區內不會出現造反起事這樣的大事,否則朝廷為了安撫百姓,幾乎是肯定會將湯光耀一刀殺了,以平民憤的。
因此,蕭文明的話還真給湯光耀提了個醒:“是、是,蕭大人指教的是。等這回回去之後,我立刻就會籌措資金糧食,以備萬一。本官知道蕭大人這裡有錢有糧,真到了迫不得已的時候,也求大人能夠慷慨解囊,救黎民於水火之中。”
蕭文明穿越以來,或許在某些人的心裡留下了一個尖酸刻薄的形象,但他的這種尖酸刻薄是對那些庸懦無聊、貪得無厭的官員的,對於普通老百姓,他則表現得異常溫柔,大約是個活菩薩的形象。
因此對於湯光耀這樣的請求,蕭文明根本沒有辦法拒絕,想也不想就答應下來了:“這事兒不消湯大人明說,我心裡自有主意。”
江南雖然比往日要稍微蕭條了一些,但此處治安還好,再加上蕭文明聚眾而行,並且明明白白的打出“蕭”字大旗,那自然也沒人敢來送死,一路暢通無阻便來到了金陵城下。
距離蕭文明之前一次來到金陵城,已經隔了有足足半年時間了。
將半年前之那座金陵城,同今日映入眼簾的這座城池兩相比較,蕭文明就禁不住地讚歎:“好一個桑淳元!果然是一員幹吏,是個會辦事的!”
原來是那桑淳元到任不過短短兩個月,卻已將金陵城收拾了一個井然有序、一絲不苟。
原先在城池外那些隨意搭建的民房棚戶,早就被拆除一空,另由官府統一搭建了幾十座大棚,讓這些被遣散的百姓臨時居住。
城外的一條大道,也被整飭一新,原先坑坑窪窪的地方也已被填的一馬平川,就連路邊的垂楊柳,都似乎被修剪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