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合夥做生意?(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下子抽走手下兩員得力干將,也足可見蕭文明對這件事情的重視了。
並且臨出發前,蕭文明還囑咐胡宇和張俊二人,讓他們一路行事都要小心謹慎,千萬要低調,少在外人擺蕭家軍頭目的架子,不要隨便惹事。
如果別人來惹你,能退讓就退讓,不能退讓,也不要同人硬拼,先報蕭文明的名號出來,並且還要加上一句:蕭文明已經同姑蘇大俠林丹楓結為生死兄弟了,那江湖人物聽到這個名聲,十有八九也會讓他們幾分。
從蘇州到洛陽,兩千多里地,走的再快也得一個多月;再從洛陽拿了書信以後返回蘇州,又是兩千多里地,又得走一個多月。
就是一切順利,一來一回三個月就沒了,黃花菜都涼了。
蕭文明是個急性子,可等不了那麼長的時間。
有些事情,不用等毅親王的迴音,蕭文明也要抓緊先做起來,就比如說修建碼頭的事情。
這件事情乃是蕭文明同倭國通商,進而發展海外貿易的關鍵。
就算這次疫情王沒有肯答應幫忙,或者說毅親王答應幫忙了,而其他衙門並不買他的面子,碼頭仍舊是蕭文明所要修建的。
畢竟大齊朝已經內捲成這副樣子了,如果不能放眼海外,賺外國人的錢,那就算在中原卷贏了所有的人,其實也並沒有多大的意義。
修建碼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可不像在臨海屯裡面建幾座小破房子——挖好了地基、打好了框架,再把磚頭塞進去砌成牆也就行了。
造碼頭,那是跟大海搶地盤,而大海是這個地球上最為偉大的力量之一,並且十分不講情面——潮汐海嘯,都不是人類能夠征服的。
因此建造碼頭這種在大海的嘴裡奪食的營生,那必須講技巧、講方法、講手段,強幹硬幹那肯定是不行的。
不過正好,蕭文明這裡正好有一個懂得碼頭修建事務的渠道,那就是在自己的臨海屯裡做客的董婉青。
董家除了經營鏢局之外,還兼任著泉州市舶司的副提舉,位雖不高,但權很重,並且經營的也是碼頭的業務,向她打聽諮詢一下興建並且運營碼頭的業務,那是最好不過的了。
然而董婉青這個女子精明更勝於鬚眉,蕭文明一開口,他便聽出了其中三味,反而揶揄了一句:“喲!蕭大人這不是越俎代庖、與虎謀皮嗎?”
蕭文明聽了這話,心中一緊:“這這話不知從何說起?”
“從何說起?這不都擺在明面上了嗎?”董婉青笑道,“蕭大人想要修建碼頭,肯定不是為了劃幾條遊船在海里玩耍的,是要同外國人做生意的。這不是在跟我市舶司搶生意做嗎?還要問我如何修建碼頭的事情,這些未免太不把我放在眼裡了!“
這幾句話說的蕭文明一愣:好一個董婉青,居然在三言兩語之間,就猜出了自己的意圖!
要知道,修建碼頭並與倭國通商的事情,蕭文明做得異常機密——知道這件事情的人,只有倭國人富山吉秀、謀士溫伯明和蕭文明自己而已,最多再加上蕭文秀。
就連負責遞送書信的胡宇、張俊二人,也只知道自己要送一封信給洛陽城裡的毅親王,根本就不知道信裡所說的內容。
事情做得這樣機密小心,董婉青根本無從打探訊息,卻能在絲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就推斷出蕭文明的意圖,這份精明也是很難得的了。
被董婉青點破了心思,蕭文明也感到有一絲的尷尬。
但是蕭文明的臉皮不薄,依舊說道:“董小姐只猜對了一半,碼頭我的確是要建造的,卻並不是為了同市舶司搶生意,這點董小姐還請放心。”
蕭文明並沒有欺騙董婉青。
修建碼頭確實是為了準備這同倭寇做生意的,但現在齊國和倭國並沒有實現通商,市舶司自然也沒法明目張膽地同倭國進行交易,那麼蕭文明做倭國的生意,就談不上是什麼取而代之,更談不上是在搶董家的生意了。
道理的確是這麼個道理,可問題是蕭文明說的這句話,既沒有任何保障,也沒有任何論據,跟空口扯白話、打空頭支票的區別並不是很大。
而以董婉青精明強幹的性格,按理說,她百分之九十九是不會相信蕭文明的這套說辭的。
然而問題就出在那百分之一的可能性上頭了。
只聽董婉青一改常態,居然說道:“蕭大人一言九鼎,所說的話必然不可能是假的,我們佔用了蕭大人的地方,要是大人有難處,我們還袖手旁觀,就未免不近人情了。我們董家雖然也是好幾十年沒有新建過碼頭了,但是日常負責修理碼頭的老師傅還是不少,平時剩下來的材料也很多。既然蕭大人這邊要用,那我就派人一併搬過來好了,放在我那邊,也是浪費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