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緩兵之計(第1/2頁)
章節報錯
富山吉秀趕忙說道:“不、不、不。蕭大人誤會了,在下是奉家主之命,來大齊朝尋求通商的機會的……”
通商?
有點意思。
意思說倭國人是想同大齊朝發展海外貿易,那就正好順水推舟,賺他一票。
看倭國人這副呆頭呆腦的樣子,蕭文明正好可以坑他們一筆錢,順便也可以解決一下製造武器的材料的問題。
但是通商的前提,是對方要對自己足夠的尊重,而倭國人窮兇極惡,動不動就要殺戮百姓、燒殺搶掠,完全不是做生意應該有這樣子。
故而蕭文明對富山吉秀的話不以為然:“你說的倒好聽。既然是來做生意的,又為何佔我國屠殺我百姓,有這樣做生意的嗎?你是來想做無本生意的吧!”
那個富山吉秀的確是想來做生意的。
他也知道做生意,那是你來我往的事情,講究個和氣生財,像其他倭寇這樣燒殺搶掠,的確不是一個生意人該有的態度。
因此蕭文明這話,把他問了個啞口無言,沉默了半晌還是那幾個字,富山吉秀嘴裡吐出來的依舊還是那幾個字:“誤會,誤會,都是誤會。蕭大人可以同我坐下來慢慢地談。”
蕭文明有意拖延時間,當然希望能夠慢慢地談——但是坐下來就,大可不必了。
於是蕭文明說道:“好啊。有什麼誤會,你現在就說吧,說來我聽聽。”
富山吉秀畢竟是個倭國人,他的中文學的雖然好,但說話的邏輯卻還不是中原人的那一套思路。
他為了澄清所謂的“誤會”,繞著舌頭說了一大套的話,可倉促之間就是沒法把前因後果說清楚。
說得急了,他話語之中,還夾雜了幾句倭國話,更加讓蕭文明聽了個一頭霧水。
不過好在現在的蕭文明也根本不想聽清楚他在說什麼,就只讓他“嘰裡咕嚕”地說下去好了,就只當他在唱戲。
然而蕭文明這邊甚有耐心,富山吉秀也想把事情說清楚,偏就是那綠衣倭寇耐不住性子了。
也不知是他嫌富山吉秀說話太多了,還是那幾句倭國話觸到了他的神經,那綠衣倭寇冷不丁地大喊一聲“哇!”
嚇得還在滔滔不絕的富山吉秀都閉上了嘴。
富山吉秀只好先打斷了自己長篇大論的介紹,先對蕭文明說道:“蕭大人,這個人叫本莊寧次,是原川家的家臣大將。他在國內也是以兇猛著稱的猛將,我都讓他三分……
這幾句話蕭文明還是能聽明白的。
並且在這三言兩語之中,他也弄清楚了:如今這個倭國,遠非鐵板一塊的大一統王朝,就算不處於戰國紛爭的大亂世之中,那也處於各方勢力明爭暗鬥、分崩離析的時期。
這對於蕭文明而言倒是個可以利用的好機會,就算暫時沒有辦法深入倭國,來一個以倭打倭、一倭治倭的高階操作,那至少也能引入競爭機制,讓他們互相內卷,爭著當韭菜給自己割。
簡單來說,就是將來有機會同倭國通商的時候,能夠兩邊壓價,把最大的好處留在自己手裡。
不過這樣的環境也是異常複雜的,看著機會就上,肯定是不行的,搞不好還得引火燒身。最少最少,也得知道哪家強、哪家弱,才能在最恰當的時機,用最恰當的手段,以最恰當的力度,介入其中獲得最大的利益。
因此蕭文明便有意留了個尾巴,說道:“你們倭國怎麼這樣亂?你空口白話這麼說,我怎麼記得清?你給我詳細說說!”
這麼一大套話說下來,又能順便拖延一波時間。
這個富山吉秀還真是好耐心,居然又滔滔不絕地介紹起我國的歷史來了,因這其中不少專業用詞,並且人名、地名用的都是倭國話,這回蕭文明能聽懂的就更少了。
不過這不要緊,只要讓富山吉秀一個勁地往下說,說到自己的蕭家軍登陸上岸,那才是最好的。
只是蕭文明心裡還是沒有底。
他不知道王二駕船前去報信,這一來一回要花多久的時間,不知什麼時辰之後,自己手下那三百名得力可靠的蕭家軍,才能來到這座洋湖之中的東山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