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倭寇平素對待手下十分嚴厲,幾乎嚴厲到了殘忍的地步,稍有不如意便要打要罵,戰場上若是畏敵不前的,當場就會將他斬殺在面前。

他這種御下的手段雖然殘酷,倒也賞罰分明,在本部倭寇之中也算是頗有一些威信的。

因此,聽了他的命令,他手下一眾倭寇雖然害怕林丹楓的絕世武功,卻也硬著頭皮挺著倭刀向前慢慢逼近。

林丹楓長刀在手,自然是毫無懼色。

面對手圍攻上來的對手,他反而主動上前一步,朝著兩個略微凸前的倭寇,“刷、刷”就是兩刀,眨眼間便將這二人殺得身首異處。

在適應了倭寇的刀術之後,林丹楓對付他們更是十拿九穩,一招一式可謂是既凌厲灑脫,又威力無窮,終於徹底將面前的倭寇折服了。

他們也是熟習武功的,知道自己一對一、二對一,甚至三對一,恐怕是絕無可能戰勝面前這個威風凜凜的俠客。或許只有亂刀齊上,才有戰勝他的可能。

畢竟倭寇人多勢眾,四五十個人打你一個,還打不過你嗎?

蕭文明和林丹楓依舊處於劣勢之中,他只能儘量拖延時間,等候王二調來大軍,才能將倭寇一網打盡。

這時正是天助蕭文明!

原來是那綠衣倭寇和他的手下吃了虧,方才同他爭辯的紅衣倭寇,便趁勢走了上來,拱了拱手,來了一箇中原武林的行禮方式:“兩位武藝高強、勇氣可嘉,在下真是佩服萬分。然而眼下這個局面,我方人多勢眾,而你方僅有三人而已,何不放下兵器立即投降,在下必定以禮相待。”

蕭文明聽了這紅衣倭寇的話也是一愣,沒想到他漢語這麼好,說出來的話只是語調略顯生硬、口音略微奇怪而已,交流起來完全不成障礙。

光論中文水平,他要比那綠衣倭寇剛才帶著這個所謂的翻譯,要強出好幾個級別。

蕭文明身處的這個大齊朝,同真實古代中國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儘管國力日衰,但在周邊絕大多數國家眼中,依舊是天朝上邦。

別收是周邊附屬國了,就算是敵對國家的臣民,學會了說中文,也就相當於掌握了財富密碼——無論是做國際貿易、是從事外交活動,又或者只是當一個翻譯——都足夠養家餬口的了……

雖然合乎常理,但蕭文明第一次聽有倭寇能講這麼好的中文,倒也覺得十分新奇,並且他也有意拖延時間,便同他多說兩句:“沒想到你這廝中文倒是講得不錯,想必也是讀過幾本書的,知道什麼叫華夷之辨嗎?”

這個紅衣倭寇的確讀過一些中原書籍的,只可惜在蕭文明穿越的這個大齊朝,雖然文化背景同現實時代大同小異,但是有些專有名詞卻並沒有提出來,就比如“華夷之辨”這四個字。

因此這紅衣倭寇搖搖頭:“這個……這個我確實是不知道,倒要請教。”說話還算老實。

其實憑蕭文明的國學功底稀鬆平常,也沒有辦法將這個宏大論題解釋得一清二楚,只能用最簡略的話說道:“說起來也很簡單,就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你我雖然不至於不共戴天,但彼此見面也是你死我活,最多也就是個互相利用的勾當。至於什麼以‘禮’相待……呵呵,我們中原人能講一個‘禮’字,爾等倭寇禽獸一般的東西能談得上嗎?”

蕭文明這幾句話講的是有夠狠了,可那紅衣倭寇卻是好耐性,立即往回圓了幾句:“這位何必這樣說話?要我看都是一場誤會而已……”

“誤會?什麼誤會?你說來輕鬆!爾等倭寇,侵我國境、殺我國民,你倒是跟我說說,這算是哪門子的誤會?”

這件事情上蕭文明毫無疑問地佔著理,那紅衣倭寇支吾了半天,依舊只能重複:“這位先生請不要激動,我們坐下來慢慢談、慢慢談,都是誤會、都是誤會……”

“慢慢談?沒有什麼好談的。”蕭文明絲毫沒有給他面子,談是沒什麼好談的,你們倭寇不是喜歡好勇鬥狠嗎?要談還是刀尖上說話。你們要是自稱英雄,有本事一對一單挑,別這樣仗著人多勢眾,欺負好人!“

蕭文明能算是好人嗎?

他這一句話,簡直就是把倭寇頂到了槓頭上。

論一對一單挑,蕭文明身邊的朋友林丹楓,那就是近乎無敵的存在,只要是一個一個逐個的上,只要時間管夠,說不定林丹楓能把島上一百多倭寇全都殺了。

這紅衣倭寇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因此面對蕭文明發起的挑戰,他選擇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