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兄弟面面相覷、對視一眼,同聲回答:“蕭大人但說無妨。”

“好,我要你們兄弟兵分兩路。一人跟著我在此守候,另一人立即去南湖屯、臨海屯報信。讓我大軍立即過來攻島,這件事情不難,你們能否幫我去做?”

這王大、王二並非自己的手下,因此蕭文明沒法對他們用命令的口氣,只能商量著來。

不過,王大、王二對蕭文明還是十分客氣的。

他們二人商量了一句,便點頭答應下來——由哥哥王大留在東山村幫著蕭文明辦事,弟弟王二則立即去南湖屯一趟通風報信。

之所以由弟弟先去報警,乃是因為王二駕船的本事,要比哥哥強出不少。

只見他拔出水邊插著的一支竹篙,瞄準一艘漁船,使了個類似於撐杆跳的手法,便越過五六丈寬的水面,輕輕落在船舷之上。又一腳踢開綁著船的纜繩,用竹篙在岸邊用力一點,那條小漁船便似利箭一般,向著洋湖對岸飛馳而去。

他露這一手,已將他平生所學的駕船技術全部展示了出來,無論是行船之快、之穩、之準,抑或動作之優美乾脆,均已入化境。

就連以撐船捕魚為生的東山村的村民見了,也是讚歎不已。

蕭文明同樣十分讚歎,沒想到董婉青手下,竟然有這樣的高手,並且三教九流、不一而足,足可見其藏龍臥虎。

論起網羅人才,現在的蕭文明,應該還遠遠比不上董婉青。

然而這都是後話了,蕭文明現在依舊面臨著倭寇圍攻這一個重大的難題。

此刻綠陸續續聚集起來的倭寇,有四五十人,幾乎已經達到了倭寇總數的一半,已徹底將蕭文明和林丹楓包圍了起來。

然而林丹楓持刀挺身而立,在倭寇點起的火把的照耀下,彷彿不動明王——不怒自威,著實有鎮壓百邪之效。

眾倭寇攝於他的威勢,一時也不敢向前。

如今這個大齊朝廷軍備廢弛,倭寇深入的原本就有些柔弱的江南地區,便好似如入無人之境,何曾像今日這樣吃癟過?

因此這綠衣倭寇見手下這樣的萎縮不前,又激起了他兇悍狂暴的性格,顧不得手腕已經被林丹楓扭傷了,根本使不上勁,便劈手奪過身邊一個手下的倭刀,吃力地握在手裡,一個箭步衝向前就向林丹楓砍了過來。

這樣魯莽的招式,林丹楓當然不會放在眼裡。

他並不急著格擋或者閃避,而是靜候那倭寇衝到距離自己只有兩步的地方,這才忽然將自己手中的長刀向上一挑,刀尖直指那倭寇的肚臍眼。

原本這是一招後發先至的絕招,講究的就是自己用極小的動作,就能讓對手往自己的兵器上衝去撞,是專門用來對付氣勢強大而招式魯莽的敵人的。

可以說,幾乎就是專門為這綠衣倭寇所設計的。

沒想到這綠衣倭寇見機極快,又對林丹楓手中那柄本屬於自己的長刀的形狀尺寸十分熟悉,因此他眼看著自己的肚皮就要被刀尖剖開,趕忙向側後方躍了一步,剛剛好閃過了林丹楓的刀尖。

可他身上披著的那件綠色的和服卻已被利刃劃破了,再也無法對襟繫住,只能披散開來,左右耷拉著搭在肩上。

那倭寇驚魂未定,林丹楓也有些驚訝:沒想到這倭寇還真有點能耐,居然能躲過這一招,也實屬不易了。

其實這綠衣倭寇,在倭國也算是一員好手,是個有名有號的人物。

可今日卻在林丹楓面前接連兩次吃了虧,早已是顏面無存。

他當然想要反撲報仇,可是林丹楓的武功實在是太過高強了,這個綠衣倭寇就是想破了他那個原本就不是很聰明的腦袋,都想不出半點破解林丹楓刀法的辦法。

這綠衣倭寇哪裡知道,他用來剋制其他倭寇短小倭刀,而專門練就的這一手長刀術,原本就脫胎於中原的陌刀。這一刀術流傳到倭國之後,雖然也加以改良過了,卻依舊不脫陌刀的藩籬。

這樣的刀術在大齊朝的中原武林之中,其實並不鮮見,因此在林丹楓用來,更顯得得心應手,比這綠衣倭寇不知高出何處去了。

這綠衣倭寇哪裡知道這一點,他只知道自己這口得心應手的武器,在別人時來更勝於己,那是對他一種莫大的羞辱。

因此他也顧不得什麼體面了,再也不單槍匹馬的向上衝,反正再怎麼同林丹楓一對一廝殺,也不過是白送人頭而已,而是催促著自己的手下上前圍攻林丹楓。

已然是認了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