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文明原想埋怨幾句曹瑞的,可看這曹瑞和它的南湖屯這副苦巴巴的樣子,臨出口的話,卻又只能嚥了回去。

曹瑞也似乎看出了蕭文明的意思,難為情地撓了撓頭:“這幾艘破船入不得蕭千戶的法眼吧?還是那句話,我這裡沒錢、沒人,實在是無力更新啊。這幾艘船,有的比我年紀都大了!”

蕭文明當然沒有責怪曹瑞的意思。

作為鎮守洋湖南岸的軍屯所,破敗成這副模樣,也不能把所有的責任,全都怪到屯田所的千戶頭上。

一個千戶才多大的官,見到誰都得磕頭、見了誰都得陪笑、見了誰都得說好話。

定期整頓軍備戰的事情,朝廷沒有明確的辦法,讓普通的屯田所獨立承擔,明顯是不現實的。

蕭文明的臨海屯固然是做到了,可普天之下,臨海屯又有幾座呢?

地處江南富庶地區的南湖屯尚且這樣,不知那些位於貧困地區的屯田所,會困苦到何等地步!

恐怕是蕭文明難以想象的。

從中,也可見大齊朝的基本的軍事制度已經糜爛不堪了,要是再來一場野驢嶺慘敗,恐怕大齊朝也將國之不國了……

而區區上百倭寇,一沒有根基、二沒有綱領,單純憑著好勇鬥狠,就能在江南攻縣掠地,這也是大齊朝廷軍備廢弛的最明顯的徵兆!

以蕭文明現在的身份地位,完全談不上可以從制度上改變這樣的趨勢,但是對於消滅倭寇這樣的“小事”,他卻是責無旁貸的。

然而現在面前這股倭寇似乎精得很,劫掠得手了財物以後,就跑到湖中孤島上去逍遙自在。蕭文明就是有意圍剿,也是無從下手。

等他們劫掠的東西消耗光了,恐怕會再次出動,尋找一個地方大肆劫掠一番,便又能逍遙快活好一段時間。

這是把大齊朝的江南地區當成米倉了啊!

這樣的戰法實在讓人感到噁心。

一味防守,肯定是不行的,只有主動攻擊才是唯一的良策。

而要攻擊洋湖中的倭寇,依靠南湖屯這幾條破船肯定是不行的,那南湖屯裡的人,靠不靠得住呢?

蕭文明問道:“曹千戶,你的這幾條船實在是不中看,卻不知你手下人駕船游泳的本領如何?”

一聽這話,曹瑞的眼中閃過一絲靈光:“蕭大人,我們南湖屯靠湖而生,人人在水邊長大,不會走路就會游泳,家家戶戶都靠捕魚謀生。別的本事沒有,駕船游泳的本事,可是一等一的。”

“是這樣啊……”

聽了這話,蕭文明心裡已經開始盤算起來了:不如由我出錢,給南湖屯的曹瑞造幾艘新船。這樣既有了可以攻擊倭寇的手段,又可以將自己的勢力從臨海縣,擴張到旁邊吳江縣,同時還能夠打造起一支水軍,可謂是一箭三雕……

可話說起來容易,實踐起來困難也還不少。

最大的困難,就是一艘看得過眼的戰船造價不菲,蕭文明手裡的錢也還沒有到花不完的地步,並且一個屯田所在另外一個屯田所投資,恐怕大齊朝也沒有這樣的先例可循——說不定又有閒著沒事的人過來多嘴多舌了……

就比如桑淳元這號的。

蕭文明正在盤算之間,吳江縣令白處安闖了進來,他帶來了一個了不得的訊息:蘇州知府桑淳元來了!並且還帶了數百兵丁。

聽了這訊息,蕭文明不禁一愣:這個桑淳元來的太快了吧!

雖然說蘇州府距離吳江縣,要比距離臨海縣近得多——事實上,吳江縣是從蘇州到臨海的必經之路。

但是蕭文明同倭寇發生交鋒,最多也不過是兩三個時辰之前的事情,桑淳元這樣快就趕到了,這樣的速度對於一個,辦事效能不算太高的官僚而言,實在是有些難以置信。

不過桑淳元既然是來了,蕭文明當然也是不能置之不管的。

此處乃是曹瑞的地盤,於是蕭文明便讓曹瑞前頭引路,自己則跟在她的後頭,前去參見這位蘇州知府大人。

出門一看,果然瞧見桑淳元的人馬,已經進入了南湖屯。

並且他這次來的場面頗大,除了桑淳元本人以及蘇州府衙役那幾張熟面孔之外,他還又領了五六百人馬跟在自己的身邊,統兵的將領也有近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