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8 初具規模(第1/2頁)
章節報錯
古代的商品經濟並不像現代這樣發達,物流流通也是一個大問題,更不可能有快遞這樣的東西的存在。
因此有時候想要花錢買東西,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要消費的話,通常就只能選擇本地的集鎮。
而集鎮的店鋪囤積商品也不容易,要麼是自己生產的,要麼也是費了老大功夫,從外面進貨得來的——不但容易買到陳年舊貨,並且商品的數量、種類也沒辦法得到保證,純粹是一個賣方市場。
這也是小農自然經濟的突出表現。
現在蕭文明臨海屯裡面來了這麼多有錢人,又帶了那麼多的錢,除了隨身帶來的一些物品之外,他們也是要消費的。
既然要消費,那就只能選擇就近的臨海縣。
這就給臨海縣創造了巨大的商機,只不過縣城裡這些人還沒有足夠的商業眼光,能夠預判和利用這樣的商機。
不過蕭文明叫比他們強多了,瞬間就發現這是一個賺錢的好機會,並且這些錢與其讓臨海縣裡的那些奸商——比如徐世約這樣的——去賺,還不如由我蕭文明來賺。
有句話叫“近水樓臺先得月”,不懂嗎?
於是蕭文明就把庫存的銀子全都掏出來,跑到臨海縣裡,把吃的、穿的、用的,幾乎全都買了個遍,再運回屯子裡,售價直接乘以二,就地出售給那些富商。
這些富商雖然不會做農活,可其中頗有幾個倒買倒賣的行家裡手,對於商品的物價十分熟悉,一看蕭文明拿出來這個價格,就知道自己當了冤大頭。
然而這個冤大頭卻是不得不當,自己因為投靠了白炎教,才被蕭文明囚禁在臨海屯裡面,上天堂可以、入地獄也可以,就是離開不了這個屯子,那麼要麼在這裡用錢換東西,可以過得略微舒服一些,要麼就只能在忍著過苦日子。
連帶的他們從家裡招來的那些家丁莊客也是一樣,是老爺太太們叫他們過來的,他們要麼忍受此處頗高的物價,要麼就只能撂挑子不幹,也就失去了工作。
不過還好,蕭文明定價不過也就是兩倍的價錢而已,心是比較黑的,但沒有完全黑,對於這些富商地主而言,並不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如今這些有錢人,自認為自己的性命危在旦夕,隨時都會被以串聯白炎教的罪名就地正法,哪還顧得上省錢?
有錢該花就花吧!
至於那些莊客家丁的錢,也由這些地主富商出了。
畢竟他們都是來幫著蕭文明耕種田土的,只有他們辦事得力,得了蕭千戶的歡心,這些白炎教徒才能獲得一線生機。
不過他們叫過來的這些手下人,也確實都是些耕田種地的高手。他們一出手果然不同尋常,地種得是又好又快。
就拿那幾棵怎麼種都這麼好的桑樹而說,這些人一出手,不過三天時間,就把一百棵桑樹種了個整整齊齊,樹在地上,就彷彿一支英姿颯爽的軍隊。
稻田和菜地也是一樣,同樣被他們收拾得整整齊齊的。
並且按照其中種田高手的建議,蕭文明還在原有的水利工程之外,又多挖了一座化糞池,專門用來收集肥料,只有水、肥都管足、管夠了,植物才能茁壯生長。
雖然這些家丁莊客的工作又快又好,但是蕭文明也沒讓那些富商地主們都閒著,讓他們也參加一下田地的勞動,也多少知道一些農民的疾苦。
有了這樣一段經歷,等他們回家去的時候,或許對手下的農戶,也就不會像先前那樣苛刻了,這也算是沒被蕭文明關這麼一陣了。
這些地主家的家丁、莊客是陸陸續續趕來的,初來時不過一兩百人,後來則進來了有五六百人之多——平均每個地主五個人。
為了讓他們腦袋上有瓦片蓋頭,蕭文明又新修了一百多間房屋,這些房屋再加上之前販售商品所用的鋪子,竟然在臨海屯裡又形成了一個新的小集鎮,一時之間也是異常的繁華,這算是意外的收穫了吧!
有了這些家丁莊客的幫忙,原本要投入到耕種當中的蕭家軍的人力就被節省了下來。
蕭文明當然不能讓他們閒著,給他們分配了兩項重要的任務。
第一項,就是要做好臨海城的安全保衛工作。
雖然眼下看來,白炎教暫時偃旗息鼓,短時間內是不會過來騷擾臨海屯的,但因為村子裡來了那麼多陌生的現代人的,安全保衛這一塊依舊是不能放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