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文明飛快地在腦海裡搜尋著關於倭寇的知識。

他知道,曾經肆虐明朝東南沿海的倭寇,其戰鬥力說強不強、說弱不弱,優點和缺點都十分明顯。

優點在於,他們武藝高強、倭刀精銳、悍不畏死,面對組織鬆散、戰鬥力不強、士氣不高的對手時候,只要一陣衝殺,把氣勢拿出來,再斬殺一兩個領頭的軍官,便能輕易地取得勝利。

缺點就在於,他們人數不多,也缺乏戰術,一旦遇上組織紀律嚴明的軍隊,很容易就敗下陣來,甚至因為倭寇腦子都是一根筋,不懂得暫時退避,導致其失敗之後,往往都是全軍覆沒。

比如說倭寇面對明朝將領戚繼光手下的“戚家軍”,戰鬥就會變成單方面的送人頭,倭寇付出幾十人、上百人的代價,卻只能讓一兩個戚家軍計程車兵受傷。而這種受傷,有可能只是追擊敵人時候跑得太快,崴了腳而已……

更加關鍵的是,倭寇的成分原本就是日本的破產武士,武士階層作為日本的統治階層人數本來就佔少數,其中破產之後又跑到中國沿海來搶劫的人數就更少了。

因此倭寇之亂中,真正的倭寇通常只佔總人數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絕大多數都是,中國的地痞流氓,或者是海盜海盜山賊。

這幫人渾水摸魚一般跟在倭寇的背後撿一些瓜落,有時候那些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倭寇反而會被他們利用,成為他們搶劫沿海百姓的炮灰、屏障和擋箭牌。

當年戚繼光在的時候,手下軍隊精銳、戰力卓著、士氣也高,因此只要誰敢襲擾沿海地方,不管是真倭寇還是假倭寇,反正我戚繼光將軍手裡的刀是不分真假,一刀砍了就是了。

然而蕭文明沒有戚繼光的軍事才能,麾下的子弟兵也沒有戚家軍的實力——至少暫時是這樣——也自然就做不到一起通殺,只能先分化瓦解敵人。

因此蕭文明見對手,手裡並沒有裝備弓箭弩機的遠端兵器,因此他故作膽大的樣子,上進一步,扯著嗓子說道:“你們大膽!身為大齊子民,居然幫著倭人一起殺害自己的兄弟姐妹,是何居心?難道不怕斷子絕孫嗎?”

蕭文明這幾句話,明擺著是說給倭寇之中的中原人聽的。

這些傢伙原本跟著倭寇一道作亂,而並不選擇自己出面造反,就是存著一點渾水摸魚的心思,想著好處都自己拿了,惡名都給倭寇給背了,豈不是兩全其美?

然而這點小心思,卻被眼前這個貌不驚人的小軍官輕而易舉地就點破了,讓他們也是十分詫異,當場就愣在原地了。

他們就是絞盡腦汁地想,也想不出面前這個身材矮小的傢伙到底是什麼人,居然這樣清楚自己的底細……

再看此人雖然貌不驚人,卻是出奇地膽大,面對那麼多賊人,居然心不慌、腦不亂,還敢上前幾步對自己說話,看樣子官軍之中,也並非全是窩囊廢。

蕭文明哪有對手想象當中的那麼膽大?

他心裡也慌著呢,就連腿肚子都不停地打顫,唯恐被倭寇看出了自己的實力不強,衝殺過來,第一個砍到的就是他自己。

幸好自己的話無疑是起到了作用,對面似乎鬆懈下來……

蕭文明見狀,不禁鬆了半口氣,可又想到自己手裡人馬不多,又重新緊張了起來,繼續做對面的“思想工作”:“有道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爾等一時受了倭寇的矇蔽,才起了貪念。我都砍到了,你們不過想謀奪些財產而已,並沒有殺人,殺人的事都是倭寇乾的……要是你們現在就放下武器,扭頭就走,本官可以,既往不咎!”

蕭文明這話說得信心滿滿、胸有成竹。

知道的,是蕭文明現在被賊人堵在了軍營門口;不知道的,還以為蕭文明靠著三百子弟兵,就已經把對面這些人團團包圍住了……

蕭文明卻是個明白人,更知道自己的能力可不及《三國演義》裡的諸葛孔明,可沒有當陣把司徒王朗說死的本事,現在自己說話多一半是虛張聲勢而已。

他越是這樣心裡發虛,嘴巴就越是不能停:“你們這幫混蛋還執迷不悟?瞧見我身後的隊伍了嗎?你們自己想想,打得過他們嗎?”

這話倒也不差。

蕭文明手下這三百子弟兵,雖然年紀還輕,實際戰鬥力也難以估量,但至少把表面功夫都做足了。

只見他們旗幟鮮明、軍裝齊整、手裡的鋼刀也是最新鑄造出來的,光用眼睛看,就知道這支隊伍的戰鬥力不可能低。

蕭文明又繼續說道:“告訴你們吧,老子是趕來金陵城參加考核的臨海屯千戶。我手下不過是些屯田的弟兄而已。平時裡他們三天訓練、五天種田,標標準準的雜牌軍。可就連他們,你們都對付不了。現在的軍營裡,同我麾下弟兄戰鬥力一樣強的,還有三四千人。我也已經派人去南京城調救兵了。你要是識相的,趕緊撇了兵器逃命去吧!上天有好生之德,我也不想大開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