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小腿又捱了下。

“這個東西,現在沒有的吧?”

“沒聽說,我讓人去開發。”

林雙點點頭:“我也想試下。”

“你不是在弄虛擬倉庫?”

“一起想。”

“行吧,那我讓她們也一起想,這個東西早點出來比較好。”林昭眨眨眼,“用途很廣。”

“是!”

確實用途很廣,現在國內有天網系統,大量的監控鋪在城市裡,但隨之而來的就是海量的資料,這裡頭又有很多是無用的。

可真到了有案子,又得人肉眼去找線索。

如果說可以用智慧程式,把影像轉成文字,不但這個資訊儲存量可以瞬間小無數倍,有事的時候效率也會千倍提升。

甚至有可能在案發時第一時間提供報警。

難度其實只在於,如何去設計文字與影像的匹配對應。

林昭沒覺得林雙不會設計,但這傢伙到現在也沒真正拿出個好程式出來,這種事,不能靠個不差錢的大明星。

“關於他們說的良渚遺址的事,您覺得可能嗎?”

“我覺得可能啊,但你沒有發現對吧?”

“確實沒有。”

“其實你沒發現是正常的。”林昭笑道。

“為什麼?”

“良渚古城南面和北面都是天目山脈的支脈,南北與山的距離大致相等,東苕溪和良渚港分別由城的南北兩側向東流過,鳳山和雉山兩個自然的小山,分別被利用到城牆的西南角和東北角,這說明了什麼?”

“說明他們懂得利用地利?”

“對,顯然在那個時期的古人在建城時對地理位置是經過精心勘察和規劃。當然這可能是無數經驗的積累。”

林昭在電腦上點開地圖。

“良渚文化的分佈主要在太湖流域和錢塘江流域,包括餘杭良渚,還有嘉興南、臨海東、蘇州、常州、紹興、寧波一帶;再往外,還有擴張區,西到安徽、江西,往北一直到江蘇北部,接近山東,曾經良渚人為了佔領這裡,還打了一仗;再往外,還有影響區,一直到山西南部地帶。這裡顯然也是他們的勢力範圍。”

林雙盯著地圖:“正常來說,應該是整片的,沒有說到就是暫時沒發現對吧?”

“對!”

林昭接著講:“良渚人已經開始了稻作,會燒陶器,會製作玉器,也有大量使用竹器,當然,竹器保留下來不多的最大原因是竹子會腐爛。”

“作為錢塘江流域的文明,最要防範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