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舊事重提(第2/2頁)
章節報錯
柳西來暗道:哦後媽為騙別人上當,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名節,對父親倒也真是情深意重了。哎,剛才實在不該誤會人家。
柳莊主道:“大丈夫何懼一死,只是我身懷使命,不敢輕易言死。勞煩先出去,我有些事情要交代兩個孩子。”
柳夫人忙帶無因等人走了出去。
柳莊主看看他們,嘆道:“幾百年了,大明王朝都快要走到盡頭了。”
柳莊主自懷內取出一幅畫像,掛在床頭,道:“你們誠心實意的對這位先人拜上三拜,我再給你們道清前塵往事。”
柳西來見畫中之人一身華服,雙眉濃長,鼻子挺直,留著長長的鬍鬚,倒是一個美男子。
兩人磕了各磕了三個響頭,柳西來起身後忙問道:“便是為了避諱這位先人,父親才將天地無情稱作天下無情的吧!”
柳西來點點頭,笑道:“西兒你真是聰明,可惜習武天賦太差,哎……”
柳西來尷尬地看了看楚一飛,只見楚一飛的面色凝重,忙道:“柳世伯,你還是儘快為我們道清這其中緣由吧。”
“畫中的這位先人乃是我大明成組皇帝,永樂大帝是也。當年洪武帝逝世后皇太孫朱允炆即位是為建文帝。建文帝急於獨攬大權,受到黃子澄、齊泰等儒生的挑撥全力削藩,引得皇室後裔人人自危。成組皇帝遂謹遵明皇祖訓,起兵清君側。成組皇帝久經沙場,建文帝麾下的大將不堪一擊。彼時大明朝江山初定,為免動搖根基建文帝亦曾遣使求和,但成組以為奸賊不除江山難固,遂揮師直指京師。而後終於殺進京城,斬了那些惡賊,但是建文帝卻從此下落不明。”
柳西來聽他講起永樂皇帝朱棣往事,心想:這個朱棣造反就造反了,還用清君側這麼冠冕堂皇的理由。既然是清君側怎得最後自己當了皇帝!可笑,可笑。
“有道是國不可一日無君,成組思量許久才決定登基為帝,是為永樂大帝。在成組治下,大明日益昌盛,百姓豐衣足食。但下落不明的建文帝始終是成組心中的石頭,成組遂一面派遣錦衣衛舉國搜尋,另一面遣大太監鄭和出使西洋探訪。柳、楚二家的先祖乃是成組麾下的持刀護衛,也於江湖中伺機暗訪,尋訪建文帝的下落。”
“西兒,一飛,你們說成組派遣大量的人馬,滿天下尋找建文帝所謂何事?”
柳西來道:“斬草不除根,後患無窮。”
楚一飛也道:“為絕後患矣!”
柳莊主笑道:“你們二人看得倒算是透徹,但是你們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建文帝已流落民間,各地藩王又被成組剿滅,永樂年間百姓安居樂業、四海臣服,可謂文治武功。建文帝即便是想起兵舉事,也根本無人附和。成組尋他,一是為了天下安定,免生事端。二是因為建文帝手中握有一個秘密,這個秘密一日不出,成組皇帝便一日不甘。”,
“當年太祖洪武皇帝舉兵,擊敗了各路豪強,其中以張士誠最為富庶。太祖擊敗張士誠後便將他的全部家產盡數藏於一秘密之處。隨後北伐蒙古,又將蒙古貴族們蒐羅的一大批珍寶並作一處,這藏寶之地很是隱秘,據說是劉伯溫大人親自推演測算,天下再無人可尋到。其後劉伯溫病逝,這秘密便只有洪武皇帝一人知曉。洪武皇帝逝世後,這個秘密便傳給了建文帝,並囑咐建文帝只有歷代大明皇帝才可知曉此寶藏的下落。建文帝流落民間,倒不一定會靠這筆寶藏復國,但成組為證明自己繼承皇位乃是天命所歸,非要找到這寶藏的下落不可。”
柳西來心想:原來又是有寶藏,這可是武俠小說的慣用套路了。建文帝掌握這麼一大筆寶藏,朱棣自然是寢食難安了。朱元璋留下這批寶藏本就是為了保朱家江山千年永固,但恐怕他也沒想到朱家內部會發生叛亂。
“錦衣衛和出使西洋的鄭和四處尋訪建文帝,但與他們大張旗鼓不同,我們兩家的先祖已得成祖先帝允許退隱江湖不再過問朝中事務,只是感念成組皇帝知遇之恩,秘密搜尋建文帝下落而已。可這建文帝竟真似人間蒸發一般,毫無蹤跡。他們二人數十年的明察暗訪圖只做了無用功!”
“柳家祖籍湖北,先祖便找了一處妙地,在此開枝散葉,這便是我柳家莊與楚家莊的由來。我適才令你們拜成組皇帝,乃是奉了先祖遺命。先祖柳公正業,楚公源途,昔日乃是成組麾下雙刀護衛,隨成祖皇帝南征北戰,立下無數汗馬功勞。他們留有遺命:柳楚二家的弟子需得以護佑大明江山為己任,不得違背。”
柳西來瞧了眼楚一飛但見他神色微正,暗道:護衛大明,再有數十年這江山就是愛新覺羅家的了,大明也要不復存在了。
柳莊主繼續道:“我們先祖定居在此地時,此地甚是空曠,只有一座寺廟相伴。二位先祖常到寺內與寺內的高僧相伴。當時這寺內只有一位主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寺內的主持大師見識卓越、談吐不凡,倒是一個妙人。有一次他們二人從南京辦事歸來,和這位大師談起南京,不想這位大師對南京居然甚是熟悉。兩人詫異之下細細思量,越發覺得這位大師身份甚是可疑。當時早有傳言說建文帝出家為僧,他們當下便懷疑這位大師便是建文帝。於是他們二人日夜暗中觀察,卻見這位大師每日只是誦經唸佛,與外界聯絡甚少,如此數年下來他們斷定此人絕不會有謀逆之舉,況且他們二位也已厭倦了你爭我鬥,索性便放下此事,如此又過了數年。某日,那位大師忽然說自己有一封信要交給當今皇帝。他們二人自然是大驚,忐忑的接過書信。那位大師卻道:‘二位施主不必驚慌,貧僧早已遁入空門,唯一記掛也只此事而已。只待二位這封信送到皇上手中,心中便再無牽掛,縱是身死也安心了。’,二位先祖這才知道此人定是建文帝無疑,哪敢怠慢,策馬直奔京師,將那封信交給了成組皇帝,同時將監視建文帝數年之事如實稟告。”
柳西來暗道:這可是歷史書上沒有提到了,如此一來朱棣還不趕緊派人去殺建文帝。
柳莊主長嘆了一聲,卻道:“二位先祖自然知道建文帝已有殺身之禍,忙向成組皇帝求情。初時成組皇帝一言不發,二人只當成組皇帝殺意已決,連忙叩首不已。成組皇帝卻道:‘他已經交代清楚了一切,還說自己終生不娶,絕不會留下後人,我又何必多此一舉呢!’二位先祖聽到成組皇帝並無殺意,心中稍寬,其後成組命二位先祖返回湖北,只當全無此事。此後風波逐漸平息,建文帝消失之謎終於被後人所遺忘。成組皇帝勵精圖治,將大明治理得蒸蒸日上,直至建文帝病逝,成組也未再派人前來。”
柳莊主講完前塵往事,望著他們二人,笑道:“世人都說成組皇帝暴掠兇殘,卻不知他居然也會放過建文帝。你們二人可能猜到此中關鍵所在?”
柳西來不急著回答,卻望向楚一飛。
楚一飛道:“我想那封信是關鍵所在,成組皇帝最忌憚的是便是建文帝依靠那批寶藏謀求富國,或許是在那封信裡建文帝作出了承諾,又或許是建文帝將寶藏的秘密和盤托出。成組皇帝英明神武,所求者不過大明江山永固,百姓安居樂業而已。”
柳莊主頗有些讚賞之色,朗聲道:“這其中緣由已無人清楚,不過先祖曾道:‘他們叔侄二人同為朱氏皇裔,本不欲同室操戈。成組皇帝雄才偉略,建文帝書生意氣,如此對調了身份倒是兩個人反而都過得舒服自在了’”
往事已矣,後人也只能猜想了!
“說完這段往事,你們二人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原委,更知道我們祖先身上曾經擔負著的使命。我們也該考慮下現在的形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