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大膽的轉型嘗試(第1/2頁)
章節報錯
畢竟黃千倩與陳西峰是第一次正式見面,除了有李如煙這個人居間擔保外,如果想要進行深入合作,還需要雙方今後加強了解。
為了尊重起見,陳西峰把麗人會加盟的事情向副盟主秦子傑、沈超進行了通報,秦子傑驚訝之餘,也向陳西峰引見了一個人。
過了二天,秦子傑親自陪同唐增龍、陶寧二個人來找陳西峰。
唐增龍居然是東方盟裡的一名理事,他成立的青山會會員人數不多,只有九個,而且一直是九個,除非有人退出,才會進行增補,但這九個會員個個資產豐厚,均是百億以上資產的大老闆,當然還都是年輕人。
不過,這裡所說的年輕人是指四十歲以下的人,四十歲以上才會被稱為中年人。為了經濟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也為了經濟組織的規模與實力以及平穩過渡,經濟組織內的理事及以上管理層人員一般到四十五歲才會正式退出這個經濟組織或盟會,加入由中老年企業家組成的經濟組織。
唐增龍這一次來找陳西峰,不是為了談生意,而是為了加入天一盟!
說實話,陳西峰不太願意接收從其它盟會退出來的經濟組織,感覺總像在接收叛變的人。
當初是十會盟的盟主吳明和副盟主李家凡居然與五湖會的會長肖挺聯合起來派殺手暗殺自己,自己是被迫無奈成立天一盟,而接受十會盟裡的四季會與東海會,也算是向十會盟進行叫板。
麗人會原先沒有加入過任何一個盟會,接受麗人會入盟不存在叛盟的糾葛。
不過,詳細瞭解了唐增龍的發家史後,陳西峰還是決定讓他加入天一盟,並擔任副盟主,由此天一盟內經濟組織的數量從四家增加到了五家。
唐增龍給陳西峰的解釋是,他的觀點與秦子傑一樣,希望與聰明人同行。
當然,唐增龍是個名副其實的富家子弟,他是在其父輩打下的經濟基礎上,踩中了國家每一步經濟發展的節奏,從而帶領唐氏集團進一步發展壯大,以致於全國聞名。
唐氏集團的發跡史在市面上有三個版本。在三個版本中,唐增龍父親唐平正的出身、創業年齡都不一致。
第一個版本說唐平正出生於普通工薪家庭,高中畢業後當了一名木匠,後來在岳父的幫助下去做了石化生意。
第二個版本里的唐平正則是貧困家庭裡的子弟。年僅14歲便輟學,帶著借來的200元做起了木材生意,靠著勤勞奮鬥積攢起了第一桶金,後來他轉行利潤更高的化工行業,給本地鋼鐵廠生產耐火塗料。
第三個版本里的唐平正是一家小化工廠的老闆,透過生意夥伴牽線,從火爆的香江樓市中賺得第一桶金,後來還與香江夥伴聯合創辦了美唐公司。
江湖上的傳說雖然真假難辨,但是唐增龍自己承認化工生意和香江夥伴是唐氏集團崛起的重要方面。
當然,唐平正在當時完全搭上了政策紅利的便車。
先從化工生意說起。唐平正轉行做化工生意時,全國的市場正逐步開放,推行一種叫“價格雙軌制”的經濟政策,就是同種商品允許國家統一定價和市場調節價並存的價格管理制度。
這一制度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推行,到九十年代初全面結束。雖然僅實行了十年,但成為了經濟史上一次重要的機遇,許多人透過人脈關係低買高賣而暴富。
唐平正踩中這個風口,他賺到了很多錢。
公開的資料顯示,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當價格從雙軌變單軌之後,年輕的唐平正隨即創辦合成樹脂化工廠並任廠長,又先後創辦了陽林鋼製品廠、樂享積塑等企業。
另外,舉辦合資企業又是唐平正搭上的另一趟便車。當時,政策規定合資公司可以享受額外的稅收優惠。
唐平正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創辦了東江省美唐公司,正是由陽林鋼製品廠和香江美麗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籌建的。
這為日後龐大的唐氏集團打下了最初的基礎。
這家公司創立之初,走的是建築鋼材的生產路線,得益於當時房地產行業的快速升溫,務量堪稱芝麻開花節節高。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未,公司產能便上了十萬噸;在新世紀初,美唐公司年利潤超過了十個億,並且引來了國外一家公司的橄欖枝。
經過幾年的盡職調查與談判,國外一家天鋼公司開出了45億元人民幣全部收購美唐公司的價碼,但同時提出的要求是,唐平正繼續為美唐公司工作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