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上,就是讓部分業主參與了酒店的建設,這比單純的融資成本便宜多了,反正酒店的生意不會好到每間客房每天都能被客戶使用到。”

“劉總,你知道的,酒店的客房每天達到60%就算不錯了吧,400間客房拿出100間來,只佔到了25%,絕對不會影響酒店正常的營業,反正至少30%的客房平時空著也是空著,還不如對外銷售每年1個月的免費使用權。”

“再說了,這些來免費使用1個月客房的客戶,要吃飯的吧、要娛樂的吧,這又是一筆額外的收入。”

劉美玲聽完陳西峰的大致思路,眼睛一亮,這樣的籌資方式倒還是第一次聽說,真是思路決定出路,這樣一來,完全沒有了籌資上的顧慮。

在四星級酒店有間客房,會讓許多人覺得很有面子,反正只需要100萬元,銷售掉100間客房應該不會有什麼難度。

解決完酒店的星級定位和籌資問題,劉美玲當然也關心起華勝商業中心的建設,好奇地問道:“不知陳董對於華勝商業中心有什麼樣的考慮?”

陳西峰沒有防備地回答道:“以資源換資源。”

讓他完全沒有想到的是,他告訴了劉美玲具體的打算,卻讓他失去了建設華勝商業中心的機會,這是一次沉痛的教訓。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會有紛爭。有紛爭,就會有種種陰謀算計。

當然,在戰勝挫折和打敗陰謀中,陳西峰越來越成熟。

劉美玲回到林家別墅,向林玉天彙報了與陳西峰商談的情況。林玉天立馬與蔣惠峰簽訂了整體收購華勝商業中心和高檔酒店的協議。

雖然劉美玲與陳西峰商談的是二家聯手合作收購,但出面與蔣惠峰簽訂收購協議的還是林家集團。

一是蔣惠峰要求整體進行收購。二是林玉天擔心陳西峰介入後,蔣惠峰不肯與陳西峰、甚至林家集團簽訂收購協議,畢竟他知道蔣惠峰與陳西峰之間的恩怨。

按照陳西峰與劉美玲原先商定的計劃,林家集團與蔣惠峰簽訂收購協議後,林家集團再與陳西峰的天悅房產公司簽訂華勝商業中心轉讓協議。

林家集團整體收購了華勝商業中心和高檔酒店後,對這些資產如何處置是林家集團的事情了,蔣惠峰根本管不著。

不過,就是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偏差。

林家集團與蔣惠峰簽訂整體收購協議後,並沒有與陳西峰的天悅房產公司簽訂轉讓華勝商業中心的協議。

這主要與陳西峰改變華勝商業中心的用途有關。

當時陳西峰有著男人的虛榮心,看著劉美玲崇拜的眼神,陳西峰告訴劉美玲,他接手明湖商業中心後,為了保證天悅商業中心的生意,肯定不會繼續建成商業中心。

他當時瞭解到,由於歷史遺留下來的原因,在明華市區存在二個規模不大不小的建材批發市場。

隨著明華市區舊城改造的加速,隨著市區地價的提升,隨著整治市區環境的需要,明華市的主要領導一直想把這二個建材批發市場遷出市區。

只是建材市場的新址選定、市場建造、遷出補助等等一系列問題無法得到有效的解決,就一直拖到現在。

華勝商業中心不建了,但土地已經徵用好了,地基也建造好了,完全可以建設成一個現代化的、大規模的建材批發市場。

與此同時,大型建材批發市場一旦建成,還將有效帶動市場周圍居民的就業、市場周圍餐館和酒店的消費。

陳西峰提出的“以資源換資源”思路,就是他收購了華勝商業中心後,將其改建成明華市建材批發市場,把明華市區的二家建材市場的商戶全部遷到這裡營業。

其中的遷出補助、市場建設費用都由陳西峰的天悅房產公司來負責。作為補償,明華市將市區的這二個建材市場的土地交給天悅房產公司來進行開發。

這是一舉多得的事情。

既解決了華勝商業中心爛尾問題,又解決了市區二家建材市場遷出的問題,關鍵是不用化費明華市一分錢,不用麻煩相關部門進行徵地、拆遷,相信明華市的主要領導應該會大力支援的。

陳西峰把這個思路沒有防備地告訴了劉美玲,而劉美玲又告訴了林玉天。

林玉天的心思活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