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華走到相機後,調整快門又拍了兩張照片。照片質量很穩定,這次他確認,拍即得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他當即要這些學生把這個好訊息告訴邵教授。

其中一名學生把照片、筆記整理好,騎著腳踏車匆匆出門而去。他要把這些照片、筆記裡的技術引數拿給邵教授看,為接下來小型化的拍即得相機做準備。

等這學生走後,朱曉華瞧著碩大的相機再次沉思起來。

巨型拍即得研發成功了,可是該如何用它創收呢?

想要超越何震宇的影像廠,甚至泛大華集團,僅僅依靠相機遠遠不夠。

第一影像廠的洛城二號相紙目前已經銷往全國,預計很快就會有國外客戶。他們遠遠走在自己前面。

超越他,超越何震宇,談何容易?

第一影像廠的拳頭產品是邵教授主導的洛城二號相紙,如果能在相紙這個領域同何震宇一較高下,那麼情況會不會有所不同?

朱曉華當即拿起相紙琢磨起來。

他記得三十多年後,一次性顯影紙早已不新鮮,在數碼相機普及之後,透過這種顯影紙只需片刻便能得到照片。

可是在原始的光學相機時代,這種技術能實現嗎?

朱曉華邊走邊思索著,不知不覺走出了照相館大院,去到了對面的景區廣場。

此時正值冬季,廣場上游人稀少,個個穿著厚厚的棉衣,看上去像一頭頭棕熊。

廣場的中央,有人舉著相機給同伴拍照。

這人邊照相,邊從兜裡掏出兩張照片,晃著厚厚的相紙說:“這種洛城二號相紙洗出來的效果就是要好點。到時給你們也用這種相紙。這種相紙又便宜又好用,簡直太值了,也不知道誰發明的。”

等拍完照後,那兩名照相的遊客湊上前,從觀察孔觀看已經拍攝出來的照片。其中一名遊客指著裡面問:“對面樓頂那個巨型風箱是什麼?”

同時有兩人抬起頭,朝廣場對面的海鷗照相館看去。

那架碩大的巨型拍即得正聳立在二樓樓頂。

“那個機器好大啊!”

遊人瞬間被吸引,更多人停下來,朝對面樓頂看去。一時間,景區門口的遊客都擠到廣場前觀看。

只見那架巨型風箱升至二樓樓頂,鏡頭緩緩伸出,越過房頂,對準景區的大佛,緩緩停下來。

人們好奇地相互探尋,都想知道那機器是幹什麼用的。

朱曉華一笑說:“那是拍巨人,專門給巨人拍照的。”

拍巨人是他臨時取的名字,也為了方便遊人理解。

“原來是照相機。”遊人們似乎得到了想要的答案,頓時心滿意足起來。

有人又說:“鏡頭離這麼遠,能拍到什麼呢?”

就在這些人說話的間歇,相機鏡頭閃了一下,停頓兩秒鐘,緩緩縮回。

朱曉華當即邀請這些人過去觀看,“去看下效果就知道了,說不定我們剛才也被攝入鏡頭裡了。”

朱曉華對這臺相機的拍照效果還是非常有信心的。

人群裡,有兩名穿著深色中山裝的男子,戴著眼鏡看上去文質彬彬。這兩人對這相機似乎有著特別的興趣,立即拉住朱曉華尋問更多細節。

朱曉華把拍即得的相關情況告訴了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