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頭和那婦人也是一愣,兩人按捺不住好奇,試了一次,喊了聲“田七”,發現果然喊“田七”時嘴角的弧度比茄子還要大。

於是,兩人配合著朱曉華,在他喊完“一二三”時,跟著喊了兩聲“田七”拍完了兩張照片。

“照片什麼時候能出來?我希望今天走的時候能見到照片。”婦人說。

朱曉華此時才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沒法現場取照片。

這時的相機還比較原始,拍攝完之後,需要拿著底片去沖洗,才能完成整張照片的製作。

他只有相機和膠捲,卻沒有沖洗裝置。

朱曉華說:“你們是住在洛城嗎,方便留個地址,等照片沖洗出來,我給你們送過去。”

景區拍照,大多都不能當天出照片,所以大家習以為然。

老頭給朱曉華寫了個地址:“洛城招待所,306號房,邵先生。”

老頭邵先生說:“我們兩天後會離開洛城。你只要在我們離開前送到就行。”

朱曉華說:“好的,我們到時見。”

等邵先生夫婦離開後,朱曉華又陸續接到了幾個拍照的任務。

不得不說,在景區裡替人拍照簡直太受歡迎了。

雖然拍照極貴,但拍照的人仍然很多,而且景區幾乎沒有幾個競爭對手。

這個年代,能買得起相機的人還是鳳毛麟角。

來景區的人多,而照相的人少,自然而然,生意好得不得了。

朱曉華本想一心一意觀察路人,等待弟弟朱曉明出現,偶爾給人拍拍照即可。

然而拍照的人太多,一不小心就變成了主業。

幾個小時下來,朱曉華接了十張照片,兩百塊錢到手。

朱曉華數著一張張墨綠色的大團結鈔票,禁不住感嘆,幾個小時賺了兩百塊錢,即使放在三十年後,這樣的賺錢速度也是讓人羨慕不已啊。

而且替遊人拍照,這樣的工作簡直太輕鬆了,跟自己批發冰棒,每根一兩分錢的利潤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最主要的,他盯著來來往往人群的臉,基本不耽誤找自己的弟弟、妹妹。

等到中午休息時分,朱曉華趁著遊人稀少,去了一趟景區門口的攤點。

只見上面寫著:“出售膠捲,出租相機,沖洗照片。”

朱曉華走到視窗,敲了敲玻璃,問:“沖洗照片多少錢?”

工作人員打量著他,說:“有底片的話,沖洗照片,一張一塊錢。”

朱曉華心中一喜,自己拍照最後一個環節的問題解決了。

朱曉華問:“沖洗的話,多久可以取照片?”

工作人員說:“現在沖洗的話,天黑之前可以取。”

朱曉華取出膠捲,把裡面十六張曝光的底片交給工作人員,並交了十六塊錢。

工作人員給膠片編完號,給朱曉華開了一張手寫的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