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根冰棒,這些勤工儉學的學生們共賺了十八塊錢。

最多的個人賣出去七十多根,賺了兩塊多。基本上一兩個月的生活費都有了。

看到勤工儉學的學生們領到錢後開心的模樣,朱曉華、賈亮、老喬三人也由衷覺得高興。

朱曉華到此時,才感覺到自己找合作伙伴,不僅僅是為了賺錢,也是在幫助他人改善生活。

雙方合作共贏,共同向前。

晚上,朱曉華、賈亮、老喬三人一算賬,當天的一千八百根冰棒,共賺取了五十二塊六,淨利潤二十七塊四毛。

老喬數著一張張大團結鈔票,興奮得滿臉通紅,說:“我從沒想過賣冰棒還能賺這麼多錢。”

賈亮也難掩喜色:“照這個勢頭髮展下去,我們很快就能買得起冰櫃,成立自己的冰棒廠了。”

朱曉華倒沒有這麼樂觀,成立冰棒廠,所需要的錢,可不是一點半點。

一臺冰櫃至少需要上千塊,租場地,買模具,買原材料,樣樣都需要不少的錢,他們還差得遠呢。

此後兩天,又有五所學校加入了朱曉華的零售網路。

這些學校聽說工業大學勤工儉學的學生們有人賣冰棒,短短半天賺到了一兩個月的生活費,均是羨慕不已。

基本不用太多宣傳,就有很多學生加入了賣冰棒的隊伍。

每天早晨,冰棒一送到工業大學,便被分發一空。

這些勤工儉學的隊伍四散到洪山區的各個地點,基本上實現全覆蓋,銷量也在快速攀升,從最初的六百根直接跳漲到了五千根。

零售網路在擴大,新的問題也來了。

每天四五千根冰棒,運送到金水街後,他們需要花很大的力氣再運送到學府路口,交到各個學校勤工儉學負責人的手中。

當只有六百根冰棒的時候,他們三人還能很容易支撐住,可是當這個數字變成五千根的時候,問題就完全不同了。

朱曉華、賈亮、老喬三人每天大量的時間都花在了送貨的路途中,疲於奔命,根本無暇再顧及其他。

冰棒是冷飲食品,在路上耽誤的時間長了,難免會受熱融化,賣相也變得不好。

朱曉華盤算著,該重新租個場地,作為臨時存放貨物的倉庫了。

這日,三人分配完五千根冰棒,早已經累得氣喘吁吁、大汗淋漓,橫七豎八地躺倒在樹蔭下,一動也不想動。

老喬說:“照這樣下去冰棒事業還沒搞大,我們先躺下了。”

朱曉華說:“我們已經在中國小飯店住了五天了,正好需要租個房子。不如順便再租個臨街的商鋪,這樣方便就近發貨。”

商鋪的地點,朱曉華已經想好了,就選在學府路口附近。

這裡交通便利,離工業大學、潞城高中都很近,是整個洪山片區最中心的地帶。

賈亮說:“老喬你是潞城本地人吧,這個任務交給你了。”

老喬從地上一坐而起,拍著胸脯說:“沒問題,包在我身上,包你滿意。”

老喬拿著錢,蹬上腳踏車,一溜煙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