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華倒不以為意,說:“母親生病,這些鄰居肯借錢,也的確幫了不少忙。這些錢,我們應該還。你倆也不要抱怨他們。”

雖然這些鄰居要錢時態度不怎麼樣,可是朱曉華並不計較。

相反,他心裡對這些態度惡劣的鄰居是充滿感激的。

如果沒有這些人出手相助,估計她母親黃娟幾年前就去世了。

他只恨自己沒能快點賺大錢,快點還掉這些債務。

就在剛才跟張大嬸、李大爺說話的時間,他碗裡的餃子已經坨成一塊了。

朱曉燕端起他的半碗飯,說:“我重新給你盛。這個先把它撈起來晾一晾。”

朱曉燕端起碗,轉身去了廚房。

等再出來時,手裡多了一碗新煮的,熱氣騰騰的餃子。

整個房間裡,香氣四溢。

朱曉華夾起餃子,剛準備咬下去,忽然聽見門口有人說:“曉華,你們三兄妹都在家啊。”

轉身,卻見門口站著五六人,有老有少。

老的,頭髮花白,約五六十歲。少的,鬍鬚才剛剛冒出來,約二十出頭。

這些人都是聽了張大嬸、李大爺的話,才過來的。

他們都曾經借給過朱家不少錢。

為首頭髮花白的李二大爺說:“曉華呀,你答應還錢給老張、老李,可不能忘了我們呀。我們也借給過你家不少錢。你爸媽不在了,你可不能不認賬。”

朱曉華明白,定然是這張大嬸、李大爺拿了欠條後,回去炫耀、攛掇的。

沒辦法,都是街坊鄰居,天天見面,他不能厚此薄彼。

朱曉華又起身去房間裡,撕下幾張作業紙,給他們每人打上一張欠條。

有些人的數目,他記不清了,都只按照這些人的要求寫。

等所有人的欠條寫完,算了一下賬,好傢伙,欠賬都兩百塊錢了。

朱曉燕聽到這個數目,也皺起了眉頭,說:“我記得,爸說過,欠這些鄰居的錢,一共就一百多塊,絕對沒有兩百。”

可是,現在父母都不在了,她也不知道到底欠哪幾家多少錢。

顯然,這裡面有人渾水摸魚。

朱曉華也有點生氣了。

他走到房屋外,對走廊上的鄰居們說:“大家都仔細想一想,金額可別搞錯了。雖然我爸媽不在了,他們欠的錢我一定會還。但是如果有人覺得我朱曉華好糊弄,想趁機渾水摸魚的話,我勸各位叔叔、嬸嬸還是三思而後行。”

朱曉華說完,一掌重重地拍在門上。

淺黃色房門“砰”地一聲響,灰塵撲籟籟地落下。

這些鄰居們臉色變了變。

大家都不敢再多言,拿著欠條紛紛離去,卻始終無人上前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