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隊長又翻了翻朱曉華的筆記。封面是白色的紙張,印著紅色的衛星、飛機、發射塔、星球,旁邊是個正在托腮思考的學生。

中間是三個粗體紅色大字“筆記本”。下方是“校名、年級、姓名、學號”,後面均帶著長長的橫線,留待填空。

他越看,越覺得這個筆記本像他兒子的作業本。

翻開筆記本,裡面寫著:

“劉二喜,五畝半田地,交麥子18斤二兩。

劉大成,三畝地,交麥子10斤五兩。

嚴建設,六畝地,交麥子21斤。

……”

數了數,整整有十七戶人家。

他怎麼也想不到,收割機僅用一天,就幫助十七戶人家割完了麥子,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看著筆記本上形態各異的字跡,肖隊長也生了滿滿的成就感。

次日,兩人再次開著收割機出門。

由於割麥子可以不用現金,而且收割效果奇好,原本需要十天半個月才能收完的麥子,短短几十分鐘便收完。

收割機的神奇功能,已經被村民們一傳十、十傳百地傳開了。

今天兩人開著收割機剛到麥田,便有人過來詢問。

還有幾個隔壁村的人,也想邀請他們去割麥子。

朱曉華要他們一一登記。

又是忙碌的一天,朱曉華和肖隊長兩人輪換著體驗機器割麥子的酣暢淋漓。

等傍晚時,又收到了滿滿幾麻袋的麥子。兩人開著收割機回到農場,稱了稱麥子,足足有四百多斤,比昨天多出許多。

而收到的現金則不足五元。

看著院子雨棚下堆積如山的麥子,肖隊長不禁發起了愁:“照這個速度,不出三天,雨棚下的麥子就要堆不下了。”

而且,這些新收的麥子並沒有乾透,極容易發黴變質,儲存成了個大難題。

其他人也有同感,有人說:“農場裡的麥子都沒地方放,又新收回來這些麥子,倒成了負擔。不如只收錢好了。”

朱曉華不同意,一來有些農戶確實沒錢用收割機,如果只收現金的話,他們可能還要回歸原始的方式人工割麥子。二來,他已經想好了這些麥子的變現途徑。

朱曉華喊來小丁等人,要他們這幾天暫時別去磚窯。

朱曉華說:“現在給你們一項新的任務,曬麥子。”

小丁等人答應。

次日,農場外空曠的麥田裡曬滿了麥子,一片片金黃的麥粒極其耀眼。

數日後,近千斤曬乾的麥子被堆積在了雨棚下。

“朱哥,第一批麥子已經曬乾了,接下來怎麼辦?”

小丁詢問。

接下來的任務,自然是將這些曬乾的麥子變現。朱曉華召來幾名年輕力壯的犯人,要他們負責挑運這些麥子到附近的糧站。小丁等人負責全程監督。

糧站在五公里之外,大家肩挑、手扛,或推著手推車,早早地便出發。

剛出農場來到大路,遠遠地看見全是拉著騾車、挑著糧食的人,大家都在往糧站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