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初探法則之海(第1/4頁)
章節報錯
自日起到日落,除卻正午之時歇息了一個時辰,楊獄幾乎沒有停歇,斷案效率足可令任何人瞠目結舌。
身在兗州,且手握冥書,什麼大案繁雜,小案難斷,對他來說,統統不存在。
甚至不需要對照文書,遣派衙役審問、調查,只需念頭掃過冥書,堂下之人的生平履歷,所作所為,
就盡數瞭然於心,剩下的,不過是判罰而已。
仙神的權柄,實非常人能夠揣摩。
若得生死簿在手,連縣令的活都做不到,其也枉為陰司至寶了。
而在這個過程之中,楊獄始終留有一份心思,感知著冥冥之中的變化,隨著諸般案子判罰,他心神之中漸有微光。
持戒法,不是心念一動,也不是空喊口號,是要由內而外,總結出一套行事準則。
“持戒、明心。“
又一次驚堂木拍下,看著面色灰敗的犯人,楊獄心中泛起漣漪。
猛然間,他想起了道家極為罕見的一種持戒法。
‘善功!
要成仙,積善功。
這是在道藏之中都極為古老且生僻的持戒法。
最早,楊獄看到的時候,尚且無法理解,不知道感應篇中‘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的真意。
更不能明白,人世間的善功與成仙有什麼關係。
可當他走到這個當口,他才明白,古之求仙者,行的是善舉,得來的善功,不是天道賜予,也不是凡俗感激,更不是什麼大帝聖人的要求。
而是,持戒,明心!
因而,善功對應,還有惡果,是以,還有言,成仙者,三百善,成魔者,八百惡。
不為善而善,不為惡而惡,善惡來處,皆是心。
傳說中,更有化用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
這裡的善惡,與他人無關,這裡的賞罰,皆在自己心中。
而他此時的所作所為,隱隱間,卻與之有著不小的契合。
“這便是殊途同歸?“
楊獄心中咀嚼著什麼,驚堂木重重拍落,結束了一日的判罰。
一干衙役如蒙大赦,口道‘威武’退去,內衙之外的一眾百姓,也都紛紛散去,有人解氣,有人叫好,但更多人,也只將今日發生之事,當做談資。
呼!
楊獄緩步走出大堂。
而此時,天色已黯,夜幕之下,只有群星、明月,與雪光。
“師叔!”
見得楊獄出來,齊文生等人齊齊下拜,這一聲‘師叔’,比之之前卻是要誠懇、信服的多了。
“師叔神威,隻身懾服兗州,必將震動天下齊文生長長一拜,心悅誠服。
對於這位小師叔的武功,他自然是早有耳聞,可他雖有一身不弱的武功,卻一向自以為是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