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年乾旱,水的問題非同小可。在2014年的持續高溫下,果園採取了分片區分時段供水。5月24日中午,四作業區的一片果園正逢供水時間。每排橙子樹下纏繞著的黑色塑膠水管管體上,噴著細細的水流。這種微噴灌的方式,一來節水,二來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在雲南,這種灌溉方式是褚時健的果園最早採用的。聽基地農藝師張偉介紹,之前雲南的橙子基地華寧縣、賓川縣,一直都採用的是溝灌的老方法,後來才效仿這裡,也採用了噴灌的方式。

四作業區的農戶郭正昌正準備出工,見我們來了,邀請我們進屋坐坐。平常時候,果農住在果園,和外界很少交流,見我們進屋後要拍照,他的老婆有些手足無措。他告訴我們,他和老婆都是水塘鎮的農民,彝族人,到果園給褚老爹種果子已經有八九年了。郭正昌說他過去的家簡直是一無所有,現在屋裡有各種電器,屋外放著摩托車,女兒在玉溪城裡工作,可見生活狀況還不錯。他們兩口子管理2200棵樹,2013年收了130噸果子,收入有七八萬。“今年嘛……”他的目光轉向窗外的果園,沉默了。他的妻子說今年天氣太熱,水也不夠,肯定減產。“減多少呢?”郭正昌說了一個讓我們震驚的數字:“怕只能收80噸。”

褚時健的演算法和果農的不同,他說:“減產是可能的,但不會有這麼大的幅度。本來計劃今年的產量可以搞到13000噸,看現在的情況,大體上能保持去年的水平,也就是11000噸左右。今年的情況特殊,是十幾年都沒遇到的新問題,氣溫太高,果實正在成長,有一部分果子就曬傷了。我們現在有五條管道抽水,維持用水還不是最主要的問題,這都得益於我們這些年打下的基礎。還有,我們要提前考慮到,雲南的天氣,到現在還不下雨,也就是雨季推後了。接下來就可能出現高溫高溼的情況,還有一部分果子有可能黴爛,我們現在就是在找問題、想辦法。明天柑橘協會的會長要來果園,我讓作業長們想想,有什麼需要解決的問題,可以向專家請教。”

辦法總是有的。就像果農郭正昌所說:“我們這些年都是按褚大爹的辦法做,他總是有辦法。”的確,經歷了連續幾年的乾旱考驗,當初想不通褚時健為何對水源問題大動干戈的人,不得不佩服他的眼光獨到、措施得力。

褚橙基地的總工藝師

2003年,新寨樑子果園中央,一座黃色的小樓建成了。“新平金泰果品有限公司”的木牌,就掛在小院門口。剛建起的小樓,不過是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的所在,裡面設施十分簡陋。褚時健和馬靜芬不在乎,這座小樓他們一住就是十年,並沒有太多改造。兩個人一致認為,既然已經下決心在這山中創業,這裡就是山裡的家。樓下是辦公的地方,樓上是老兩口和家人的住房。靠右邊的角上,有一個專屬老兩口的小廚房。小院的天井裡種有幾棵棕櫚樹,小院外側有一棵大樹,這在雲南叫風水樹,山嶺上各民族的村落裡,都有這樣的大樹。誰曾想到,這個小院,這棵大樹,連同院外那個水容量15萬立方米的大水池,後來都成了果園裡的景觀,成了來到褚橙果園參觀的人們留影拍照的地方。

土地有了,水利設施已先行一步,現在褚時健心中最最重要的事情,該是種什麼了。

記得在監獄時,褚時健說過,褚時佐帶來的橙子,是使他萌生種這種果子的契機。褚時健是一個技術至上型的管理者。從他對菸廠的管理可以看出,他對品牌的創立和定位特別重視。談到對這些的認識,他總要回憶從前,不是在玉溪捲菸廠,而是十二三歲時烤酒的經歷。褚時健說:“要說對品牌的認識,最早還是來自於和我母親去集市上賣酒的經歷。賣酒的人不止一家,同是自家烤的酒,買的人是有選擇的,要聞,要嘗,好的酒才賣得上價。就是這種經歷,讓我認識到品牌的價值。老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同是橙子,卻有許多外觀、口味都不同的品種,褚時健經過調查,認準了冰糖橙。其實,在當時消贊者的心目中,冰糖橙並沒有很高的價值。這種果樹在南方各省被大量種植,產量相當驚人。當時,昆明街頭的水果攤都掛著這樣的招牌:冰糖橙10元3公斤。並將橙子用塑膠袋裝好,10元一兜。一個看起來市場飽和的品種,褚時健為什麼要選呢?褚時健說:“我搞過調查,超市裡美國的‘新奇士’橙子,價格是國內橙子的十倍。我嘗過美國的洋品種,結論是:賣相最好,但味道偏酸,不合中國人的口味。不過它那麼高的賣價還有人買,說明市場有這樣的需求。”他選中的冰糖橙是老家華寧縣最早從湖南引進的,當時的小苗價格2元錢一株,華寧的苗圃一共有24萬株小樹,被金泰一次性買光。

褚時健下定決心,把已經種了一年的果樹挖掉,全部換上了新選的小樹。新租來的土地改造成臺田,老的果園進行深翻,新寨樑子和老寨樑子的山地上,呈現一片耀眼的紅色。24萬株小樹種下去了,按照常規,等待的時間是四年。不過,褚時健保留了原先果園裡的3000棵老品種果樹,他認為,這些樹雖然已經種了一二十年,算是老樹,但品種不錯,特別是它們結出的果子,味道濃、好吃,經過改造,有可能會有更好的味道,值得保留。另外,因為自己理想中的果子還沒有種出來,今後市場的認可度怎樣還不知道,為了減輕市場壓力,褚時健決定在果園裡種五萬棵溫州蜜柑。這種作物的賣價比冰糖橙約便宜一半,成熟期也不同,可以鍇開銷售高峰。

接下來的時間,褚時健開始了打造品牌的工作。樹立品牌,說起來容易,但對於農產品來說,這其實是一個十分複雜的過程。褚時健並不是農藝師,對於種果樹,最初他只是個門外漢。不過,褚時健是個學習能力超強的人,學以致用,他可以算得上楷模。不管是小時候烤酒、青年時打仗,還是“右派”時製糖、造紙,直到成為玉溪捲菸廠的掌門人,凡是經他手的事,最終他都成了專家,這是他有別於其他企業管理者的地方。種果樹也是如此,學習是他進入角色的第一步。褚時健自己說:“剛種下的樹只有那麼一點點高,一眼看上去,大半座山都是裸露的紅土,看不見樹苗。果樹從種下去到收穫有個週期,這是自然規律,任何人都躲不過的。要讓一點點高的樹苗長大,然後結果,還要是好吃的果,需要時間、精力和技術,這是一個著急上火也改變不了的現實,你不學習怎麼行?”

十年磨一劍,現在的褚時健,成了一位名副其實的專家,用公司員工的話說:“廠長才是這個基地真正的總工藝師。”

種出了雲南最好吃的橙子

2014年5月24日晚,在果園忙碌一天後,褚時健回自己的房間休息了。

這次進山,我們發現和幾個月前相比,小院又有了變化。旁邊褚橙莊園的院落施工已接近尾聲,裝修公司的人員也已經開始進入,加上公司新來的員工,小院住得滿滿當當。吃飯時還是**慣,在樓下開放式大堂裡支起兩張木桌擺好飯菜。這些日子,吃飯的人多到兩桌都坐不下,有的人只能吃第二撥。二層上的天台被改成了廚房和茶室,原先廚房的位置,改造成了老兩口的臥室和小客廳,裝上了空調。

近兩年,褚時健覺得精力和體力都在衰退,就連對炎熱的耐受度都不如從前了。不過他也坦然接受了這個變化,他說:“過了85歲以後,我感到體力下降得很明顯。我不想見太多的人了,精神不夠,應付不過來。”

他不說“老”,可誰能忽視這個字,他畢竟已經86週歲了。從他吃飯時的神情就可以看出,他真的累了,就連眼皮都懶得抬起來。為了這本不得不完成的書,我們無法放過這個在40攝氏度高溫下工作了一天的老人。八點鐘,我推開了門,繼續白天見縫插針的談話。

褚時健認為,農產品要讓人家買,必須要有特色。他最早的決定是,先搞產品再搞市場。之所以有這樣的信心,主要是對哀牢山的環境有充分的瞭解。

“自然環境包括氣、水、光、風,你們不要覺得這個說法玄,空氣質量對果子的確有影響。我敢說,自然環境能造就品牌的特色。”

從一開始褚時健就給大家講品牌的重要性,讓作業長們認識品牌的價值,認識到要創造品牌,必須抓質量的道理。這種教育,持續了七八年時間。

“這些年我們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解決,改良了土壤結構,發明了獨特的混合農家肥,解決了灌溉問題、病蟲害問題、口感差異問題等等。”這樣搞了幾年,2400畝從湖南引進的冰糖橙幼苗,在哀牢山中脫胎換骨,包括老的果樹,品質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到2006年,果子可溶物質和糖、酸比例,達到了這個品種的最高標準。

褚時健對自己的果子在市場上的表現有充分的把握。果真,2007年,金泰公司的冰糖橙開始暢銷。市場反映,褚橙的口感已經不在進口的美國“新奇士”之下,甚至比口感略酸的進口橙子更符合中國人的口味。

2005年,褚橙新鮮出爐時,市場無人知曉。就在這一年,總經理馬靜芬決定在昆明泰麗大酒店召開一個品鑑會。在此之前,昆明這個水果品種豐富的城市從來沒有為一種水果舉辦過這樣的盛會。

泰麗大酒店二樓的大會議廳裡懸掛著橫幅,進門的樓道口堆滿了裝橙子的紙箱。到會的人有褚時健當年的朋友、企業界同人,還有已經進入褚橙銷售隊伍的商戶。這些人到會的目的各有不同,很多人是“給老褚一個面子”。

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這一天,褚時健西裝革履地出現在了與會者面前。這是他自1996年以後,第一次在公開場合與朋友們見面。

當天唱主角的是金泰公司總經理馬靜芬,她很得體地應付了這個別開生面的品鑑會,熱誠地介紹了自己的公司和公司的產品,並沒有特意提起褚時健。會前,馬靜芬要求我坐在褚時健身邊,她擔心老頭子已經不習慣這樣的場合。

其實,褚時健那天的表現同樣很得體。他的臉上掛著特有的褚式笑容,簡單地回答著來自老朋友們的問候。前來參會的朋友們覺得褚時健的到會意味著復出,情緒有些激動,紛紛要求合影。褚時健領會大家的好意,對朋友們的要求照單全收,因此他在會前會後一次次地站在相機前,和所有要求照相的人合影留念。

這一天的場面十分熱烈。現場的朋友們,心中頗多感慨,要知道,褚時健上一次這身打扮是在1995年紅塔集團成立的大會上。白駒過隙,轉眼十年光景。

品鑑會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品”,褚時健和馬靜芬請與會的朋友們品嚐果園新結的果實,並留下寶貴意見。結果果子切了一盤又一盤,不管端多少上來,一律被吃個精光。吃到的人都說:“好吃,好吃。”大家很驚奇,和市面上買的湖南冰糖橙屬於同一品種,為什麼吃起來感覺如此不同呢?

大家總結出來的不同,大體是酸甜適中、皮薄、無籽、無渣,還有一條,好剝皮。這也是日後在市場上大熱的褚橙最初的特點。

最先嚐到冰糖橙獨特口味的人們,對“雲冠”這個品牌名稱不滿意,認為指向性不明確,不響亮,當時有人建議改名,有提議叫“褚大爹橙子”的,也有提議叫“褚果”的。當時中國作協副主席高洪波到雲南開會,代表當年參加紅塔山筆會的作家們看望褚時健,他提出,乾脆就叫“褚橙”,好聽又好記。聽了這個建議,褚時健面有難色,他認為自己是戴罪之人,不合適公開出面,何況以自己的姓命名品牌呢。

在褚時健的印象裡,褚橙正式註冊的時間,大概是在外孫女們從國外回來,參與到公司的銷售工作之後。嚴格說來,這個品牌是老百姓叫出來的,是銷售商叫出來的,褚時健用十二年的時間所做的一切,只是讓這個品牌在市場上站起來,有自己的辨識度、有自己的擁躉,具有了品牌自己的價值。